“小香玉”名号被收走,陈百玲饭到嘴边都搞砸,现在自吞苦果!
年届六十的陈百玲,近期再度现身“戏超决战”的舞台,凭借一曲《花木兰》赢得全场喝彩。
依旧是那套装扮,依旧是那段熟知的曲调,唱到情难自禁时,她险些要跪下感谢台下的听众。
台下观众为她送上掌声,评论区却瞬间热闹非凡。
有人称赞她依旧实力不凡,然而更多人却紧盯着屏幕指责道:“你这副模样算怎么回事?还好意思打着那个旗号唱戏?”
这一轮的争议,和著名主持人白燕升所披露的内容密切相关。
前不久,白燕升回忆起早年录制戏曲节目的经历,提及陈百玲当年为了出风头,特意指使演员在后台对他进行排挤。
还讥讽她特别世故,有求于人时就主动靠近,事情办完就弃之不顾。
此言一出,网友们又挖出了更多过往之事,追根究底,还是冲着“小香玉”这三个字去的。
还有贴在她身上、怎么都揭不下来的“功利”标签。
传承常派艺术
有谁能料到,这个被指责“嫌贫爱富”的女子,早些年拥有的可是别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
陈百玲自幼便展现出天赋,11岁时瞒着双亲考上了艺术学校,练功时十分刻苦,嗓音清脆嘹亮。
17岁时,她凭借一段“女将军替父从军”的戏曲选段,在省级青少年戏剧大赛中荣获第一名。
台下的评委们把手都拍红了,这位姑娘凭借这次表现瞬间声名鹊起。
更为可贵的是,豫剧大师常香玉,即她的继奶奶,看中了这个好苗子。
常香玉亲自对她进行指导,逐句唱腔、逐个身段地传授技艺,水袖该如何舞动、眼神该如何传递,皆是常派的精华所在。
随后,师父索性将“小香玉”这块招牌正式交予她,并嘱咐她把常派这一脉络的传承延续下去。
有业内权威人士在背后支持,加之她自身勤奋努力,陈百玲在演艺领域的发展极为顺遂。
短短几年间,她便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连续数年,全国观众都见证着她在舞台上演绎穆桂英这一角色,吟唱花木兰的故事。
一枚枚奖杯被搬回家中,这位戏曲界新星在圈子里被一致认为是“出道便达到巅峰”。
那几年,陈百玲的发展顺遂无比,仿佛一路开挂。每年的春晚舞台上,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戏曲艺术领域的各类奖项她也尽数收入囊中。
之后又在电视剧《常香玉》中担任主角,全国观众都称她为“小香玉”,一时间声名大噪。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竟认为传统豫剧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觉得老戏的唱腔节奏过缓,年轻人对此兴致缺缺,于是坚持要进行“革新”。
她在豫剧表演里融入舞蹈动作,水袖舞动的花样比唱戏本身还多,商业演出也是一场连着一场。
舞台从戏院迁移到了商场、酒局,逐渐偏离了常香玉期望她坚守的传统戏台,也脱离了常派传承的根基。
祖孙决裂与情感争议
常香玉一生都坚守着传统戏台,最看不惯传统被改得失去本来模样。
她认为陈百玲所搞的那些所谓“创新”完全就是在做无用功。
好好的豫剧偏要添加舞蹈动作,完全是为了迎合观众,让常派的精髓荡然无存。
此外,陈百玲整日忙于商业演出以获取收入,将常派的核心业务搁置一旁。
常香玉愤怒不已,直斥她“背离正道,忘却根本”,二人为此没少起争执。
陈百玲认为继奶奶观念保守,跟不上时代步伐,常香玉却觉得她自恃本领高强,忘了自己的本分。
师徒二人的关系完全变得冷淡了。
后来常香玉病情严重住进了医院,家人们都希望陈百玲能多来陪伴老人。
然而她老是表示演出事务繁忙、琐事众多,前来的次数少之又少。在葬礼现场,有人瞧见她还没等结束就提前离开了。
常香玉离世一年之后,律师带着她的临终声明登上了新闻。
白纸黑字在上方明确写着,要将“小香玉”这一艺名收回,同时取消亲传弟子的身份。
豫剧圈子里的人全都惊呆了,直至最后,大师都没有改变态度,看来是真不承认这个徒弟了。
然而,陈百玲仿若没看到一样,依旧正常参加演出,在节目里介绍自己时仍旧称“我是小香玉”。
在社交平台发布唱戏相关视频,视频标题中同样包含“唱戏”这三个字。
评论区里骂声不断,指责她“厚颜无耻”“连大师的遗愿都敢违背”。围绕这个名号的争议,从来都没有停歇过。
在感情方面,陈百玲后来和主持人王为念走到一块儿,原因正是办学。
她有开办一所“小香玉希望艺术学校”的想法,王为念被她的那股冲劲所感染,拿出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全部存款。
随后,他又到处拜托他人,为她将办学许可的全部流程都跑了一遍。
还四处为企业寻求赞助,像招生、校舍装修这类琐事都亲自监督,忙得不可开交。
婚后,陈百玲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学校事务和演出活动上。丈夫期望她能生育一个孩子,她却总是以忙碌为由推脱。最终,两人走向了离婚的结局。
在之后的采访中,她表示,当初之所以选择王为念,是觉得这样“更为划算”。
一旦这话传播出去,网友就会指责她将感情当作交易,毫无真心可言。
60岁的现状
现如今,年逾六十的陈百玲,并未完全从公众视线中消失。
到2025年仍会在河南卫视《梨园春》节目里演唱《花木兰》的选段,平日里还喜欢注册社交账号分享唱戏的日常情况。
即便她为豫剧推广做了诸如创编戏曲健身操之类的事,可网友并不认可。
评论区中总有一些人紧追着询问她,那位前辈已然收回的艺名,她为何还继续沿用呢?
还有人找出她评价王为念“比较合算”的话,指责她“骨子里就充满算计”。
她自认为在豫剧推广方面切实地做了一些事情。
然而,观众心中的评判标准,早已因她昔日的“肆意妄为”和后来的“逾越界限”而失衡。
陈百玲这一生,本握着旁人求之不得的一手好牌。
生来就有一副好嗓音,11岁时就能背着父母考上艺术学校,17岁凭借《花木兰》斩获奖项。
更不用说常香玉亲自向她传授唱腔和身段技巧,还把“小香玉”这个名号交到了她手中。
那可是豫剧领域的一块响当当的招牌,无数人想从中分一杯羹都没机会。
然而她觉得传统豫剧“老套”,硬是要往其中加入舞蹈元素。
一场又一场的商业演出接踵而至,常香玉心心念念守护的戏台被搁置在了一旁。
碰到王为念,对方拿出全部积蓄帮她开办学校,她却马上称“挺划算”,将婚姻视作交易。
常香玉在临终之际收回了艺名,可她依旧打着“小香玉”的旗号登台唱戏,即便被人指责“脸皮厚”,她也毫不在意。
如今,60岁的陈百玲依旧在舞台上演唱《花木兰》。
台下有观众在鼓掌喝彩,然而评论区里却总有一些人揪着“功利”“卸磨杀驴”这些标签不松手。
说到底,正应了那句“就算把饭送到嘴边也不会吃”。
天赋乃是上天赐予的,“小香玉”这名号是常香玉赋予的,机会分明近在咫尺,却非要自己把它作没了。
若嫌弃传统节奏迟缓,便舍弃了传承;若将感情视作利益,便失去了真心。
顶着被收回的名号不放手,从而引发了争议。
现如今这浑身都是的争议,说到底,不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还能去怪谁呢?
#百度带货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