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通信订单破2.3亿,天地一体的小巨头还能继续高速成长吗?
三维通信订单破2.3亿,天地一体的小巨头还能继续高速成长吗?
(点击文末的《决胜龙虎榜》查看专栏,可看到笔者最近所看好短线股的分析点评)
最近卫星通信圈里三维通信挺热闹的,算是低调的“隐形冠军”那种。公司这波披露的数字挺能说明问题:卫星通信业务同比增长了12.5%,手里在手订单已经突破2.3亿元。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卫星互联网这块的研发不是空喊口号,已经进入“技术兑现+订单落地”的阶段,能看到技术成果开始变成真金白银的合同了。
说到底,三维通信之所以能跑得快,核心在于它把端到端的几环节都自己抓住了——终端、天线,还有星地融合这几块都不弱。尤其是他们的Ka频段终端,这是国内少数能公开卖、还能直接接入低轨卫星网络的商用地面终端,已经拿到像银河航天、星网集团这样的批量采购意向。所以这不仅是技术自研,还有明确的客户需求支撑。
另一项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们自研的LCOS相控阵天线,据说能把单机成本降约40%,功耗也下降了35%。要知道天线既是技术门槛又是成本中心,这种幅度的优化,对把卫星通信做成规模化商用很关键。公司还跟大型运营商签了长单框架,和一些车企拿下了车载天线的长期订单——这些都说明市场认同度在提高,商业化路径越来越清晰。
再看产业链布局,三维通信并不光是做单个器件或单个终端。他们在“关键器件—终端—网关—运营”这条线上基本做了全覆盖,既有技术指标,也有成本控制和推进商用的进度,从这个角度看,属于国内第一梯队的表现。更关键的是,订单能见度在百亿级别,这对未来营收的可预测性非常重要。
资金层面也来了助力:公司通过一笔约35亿元的定增,明确投向6G毫米波芯片以及卫星互联网地面终端的产业化基地。这个项目计划在2026年第二季度投产,投产后每年还将新增10万套相控阵终端的产能。想像一下,产能上来了加上已有的客户订单与框架协议,未来几年的增长弹性还是比较明显的。
当然,乐观之外也要有一些现实的考量。卫星互联网的商用化并非一朝一夕:政策、频谱、国际竞争、地面配套设施、终端价格下降速度以及下游客户的采用节奏等,都会影响行业整体的爆发时间和速度。三维通信虽然在技术和订单上占优,但如果整体市场增长没有预期快,或者竞争对手也在快速追赶,公司的增长可能会面临压力。
另外,车载终端、运营商大单这些看起来稳定,但也依赖于对方的战略预算与推进节奏。比如整车厂商对卫星车联网的普及节奏会影响出货量;运营商的大规模布网需要时间和资本投入,这些都会影响三维通信把产能转化为收入的速度。
综合来看,三维通信具备继续高增长的几个重要条件:技术领先、下游订单明确、产能扩张路径清晰以及资金支持到位。如果外部宏观与行业环境配合得好,它确实有机会在未来几年保持较快增长;但如果市场整体落地节奏慢,或者竞争加剧、客户推进不及预期,那增速可能会回落到更合理的区间。
对投资者或关注者而言,观察几个关键点会很实用:
大客户订单的兑现进度和交付时间表;
新产能投产后的良品率和出货速度;
公司在成本控制上的持续性,特别是芯片和天线成本;
行业内政策与运营商推进节奏,尤其是卫星与地面网络的协同进度。
总之,三维通信这家以技术见长的“天地通信”小巨头,确实具备继续跑起来的基础,但能不能持续高增长,还得看外部市场的节奏与公司把产能和订单转化为稳健营收的执行力。短期可以持乐观但不过分乐观的态度,长期看则要盯好上面那些实打实的进展点,跟着节奏走就好。
(点击上方的《决胜龙虎榜》查看专栏,可看笔者短线股的分析点评,可单篇订阅,亦可按月订阅)
#百度带货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