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个月备战中俄!北约下最后通牒,美欧两线应对态势渐显

产品展示 2025-07-28 17:28:42 201

2025年7月19日,北约盟军欧洲最高司令格瑞恩科维奇突然发出警告:美欧仅剩18个月为“同时与中俄开战”做准备! 他宣称中俄可能协调行动,引爆欧洲和台海两条战线,西方必须动员所有武器弹药应对。 这一言论迅速震动全球。

而就在5天前,特朗普刚对俄罗斯抛出“50天最后通牒”,威胁若俄乌未停火,将对俄征收100%关税,北约更扬言“抹去加里宁格勒”,俄方则直接亮出核武反击底牌。 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极限施压,瞬间将世界推向剑拔弩张的临界点。

格瑞恩科维奇在7月19日通过德媒《图片报》披露,北约情报评估认为,俄罗斯可能在18个月内(即2027年初前)对欧洲另一国发动攻击,而亚太地区的台海危机也可能同时爆发。

他强调,西方必须为“两场大规模冲突”做好准备:西线在欧洲对抗俄罗斯,东线在台海应对中国。 这位北约最高指挥官直言,此类冲突将消耗北约所有可用武器和弹药储备,当前军工产能远不足以支撑双线作战。

这一时间点并非凭空捏造。 北约及欧盟多国情报机构此前已预测,2027年是俄乌冲突后的关键节点。 俄军正加速重组工业体系,前线弹药供应充足,而乌克兰却因西方援助疲软陷入“战略孤岛”。

格瑞恩科维奇的警告实为对欧洲的“逼迫型动员”——若各国不将军费提升至GDP的5%,加快武器生产,北约将无力应对最坏局面。

就在格瑞恩科维奇发声前5天(7月14日),特朗普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对俄罗斯下达“最后通牒”:若50天内俄乌未达成和平协议,美国将对俄征收100%关税,并对购买俄能源的国家施加“次级制裁”。

白宫同步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导弹系统,且费用由欧洲承担——美国“出货不出钱”。

更惊人的是,48小时后(7月16日),美军高官在德国威斯巴登的陆军大会上宣称,北约“有能力在短时间内从地图上抹去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 这一言论直戳俄战略腹地,因加里宁格勒被北约成员国包围,且部署有俄战术核武器。

面对双重威胁,俄方反应强硬且迅速。 7月17日,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警告:若北约攻击加里宁格勒,俄将动用核武反击,“这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联邦委员会议员穆拉托夫更强调,任何对俄领土的侵犯都会引发“毁灭性后果”。

而特朗普的“50天通牒”遭俄方集体蔑视。 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嘲讽其“纯属作秀”,拉夫罗夫则质疑美方动机:“我们经历过24小时、100天期限,现在又来个50天? 请解释清楚。 ”俄外交部副部长格鲁什科更揭露矛盾核心:西方从未敦促乌克兰重返谈判,所谓“和平解决”实为单边施压。

特朗普的“援乌计划”暴露了北约的功利本质。他要求欧洲国家向美国采购武器再转送乌克兰,既维持对乌支持,又让美军工企业赚取暴利。 德国、加拿大、挪威已表态支持,德总理默茨更承诺发挥“决定性作用”,甚至计划从美国购买两套“爱国者”系统援乌。

但法国公开唱反调。 马克龙政府拒绝参与,坚持推动“欧洲战略自主”。 法美在军火市场本就存在竞争,马克龙更担忧北约绑架欧洲安全议程。

这种分裂折射出北约的深层矛盾:德国转向波罗的海设防,法国呼吁“核保护伞”自立,奥地利等中立国沉默,乌克兰愈发孤立。

北约将中国纳入“两线作战”目标,实为炒作“中俄威胁协同论”。 但中俄早已未雨绸缪。 2025年5月,中俄元首签署联合声明,明确反对美国“双重遏制”政策,谴责北约东扩至亚太、构建“小圈子”破坏区域稳定。 双方誓言加强协作,抵御外部干涉内政和长臂管辖。

中国国防部更在6月直接驳斥北约秘书长吕特。 发言人张霄刚斥责北约利用中国“东扩亚太”的企图,直言北约是“战争机器”:“中国军事发展纯属防御性质,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 ”此前吕特曾喊话中国“敦促俄停火”,遭中方严正拒绝。

格瑞恩科维奇的焦虑源于战场劣势。 俄军当前控制卢甘斯克99%领土,在顿涅茨克、扎波罗热稳步推进。 普京连任后加速战时机制,军工产能全开,前线轮换体系成熟,民调支持率高达82%。

反观乌克兰,兵员锐减、弹药告急,西方援助因内部分歧严重缩水。 美国国债逼近35万亿美元,无力无限输血;欧洲深陷能源危机,民众抗议频发,马克龙所谓“核保护伞”更像是对美国收缩的自救。

普京此前已向特朗普发出警告:未来60天内,俄军将在乌东发动总攻,“彻底解放属于俄罗斯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