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独立历程,毛主席曾两度建议收回,因蒋介石阻碍陷入僵局

意昂体育介绍 2025-11-22 07:47:51 193

1946年1月5日,民国时期的主要报纸都纷纷报道了一条轰动的消息: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怎么都接受不了,祖国的统一可是孙中山先生毕生的夙愿啊。

现在抗日战争刚刚打赢,政府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蒋介石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啊?

很明显,南京国民政府这个举动,给以后中国的统一问题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难题。

独立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两次提出打算收回外蒙古,但由于一些历史遗留的复杂因素,加上苏联的自私心态,最终都没能达成这个心愿。

外蒙古彻底走向了独立,中国的版图也因此失去了一大块。

要说起外蒙古这片宽广的土地的得与失,得从清朝时期说起。

到了1660年,外蒙古在活佛的带领下,正式投靠了清朝,也算是结束了清朝和沙俄之间多年争夺外蒙古的局面。

外蒙古选择这么做也说得过去,那地方可是兵家必争之地,若不依靠一个强势的王朝,想活下去确实挺难的。而且,沙俄和外蒙古的文化差别很大,统治手段也相当残忍。

要说起来,清朝可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虽然这样说,但也不能算完全没问题。

由于沙俄不大可能轻易放弃这么大一块领土,虽然外蒙古已经实质归属中国,但沙俄依然不断寻找机会,想从这块土地上获取更多的利益。

于是,沙俄看准了清朝渐渐衰落、列强纷纷插手的局势。当时,清朝自己都难以维持,许多土地都被瓜分殆尽,趁着这个空档,沙俄就开始煽动外蒙古的独立意愿。

1911年辛亥革命一打响,清朝的统治就逐步走向终结。

就在这个时候,沙俄趁机而入,开始在外蒙古扶持一些与清朝、中华民国政府关系不太和睦的蒙古贵族,煽动他们的独立念头,还派兵帮忙外蒙古搞独立。

那会儿,中华民国刚刚成立,实力还很薄弱,对外蒙古的掌控根本算不上什么,实际上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

到1911年11月的时候,外蒙古第一次自己说要独立,搞出了这事儿。而且,沙俄也派军队过来,把那边所有的中国官员都赶走了。

外蒙古突然宣布独立,立马让整个中国都乱了套。袁世凯很快派人过去打探情况,又开始跟沙俄聊起了这些事。

沙俄当然不会答应让外蒙古重新归到中国的怀抱,结果两边的谈判变得一团糟,袁世凯这边也没招了。

袁世凯很明白,以中华民国的实力来说,根本没法跟沙俄正面对抗。

1913年,沙俄肆无忌惮,直接和北洋政府签了份协议,要求让外蒙古拥有自治权。

协议里写明,北洋政府不能再在外蒙古驻军,一切权力都得交给已经成立的蒙古政府。

实际上,现在的蒙古政府全靠沙俄撑腰,这一条约,根本就是把外蒙古的管理权交给沙俄掌控。

落后就得挨打,这道理没人不晓,可即使知道这合同不公平,北洋政府还是把签字给了。

可是,沙俄没能笑到最后,没过多久就倒霉了,到了1917年十月革命一搞,沙俄政府也被推翻了。

苏维埃政府一上台就宣布废掉那些不平等条约,不过,他们对外蒙古的独立问题并没放软,依旧坚持不收回疆域,所以,北洋政府还是别想让外蒙古重新归属。

就在那个时候,外蒙古内部却出现了分歧。之前,外蒙古之所以敢闹分裂,是因为他们背后得到了沙皇俄国的支持,沙皇俄国派兵保护他们,还拿了不少资金。

可如今,沙俄一败涂地,外蒙古一下子变成没有靠山的孤儿。这么个本身就没有什么实力的地方,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真是挺难熬得过来的。

国际压力

外蒙古一看局势不妙,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去找苏俄求援,希望他们能延续沙俄的政策,继续帮一把,提供点支持。不过,苏俄刚刚成立,国内乱得不亦乐乎,还没缓过劲来,哪有时间搭理外蒙古的事儿。

外蒙古突然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大小规模的叛乱也接连爆发。眼看局势变得十分紧急,外蒙古竟然改变了态度,又重新向中国求助,希望得到援助。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外蒙古觉得,能活下去才是最要紧的事。

北洋政府一看到外蒙古态度变得软一些,那可真开心得不得了,立马顺势而为,把外蒙古的自治给废了。

到了1921年,外蒙古又突然后难平,开始闹起独立来。原因嘛,也挺明白的,他们找到了新的后台,那就是苏联红军。

1921年的北洋政府陷入了新一轮的内乱,也就意味着无力插手外蒙古的乱局,而外蒙古又成立了亲苏联的政府,由此得到了苏联的支持。

苏联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决定支持外蒙古独立。于是,大量的苏联军队再次开进了外蒙古。

因为北洋政府不闻不问,这次外蒙古的独立算是挺顺利的。虽然国内不断有人声讨,可这事儿已经无法逆转,实质上,外蒙古还是成功摆脱了束缚,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存在。

接下来几十年里,中国一直都没能迎来真正的安宁。从军阀割据到抗日战火蔓延,战火连绵,民众苦不堪言,结果外蒙古更是渐渐被大家淡忘了。

这几十年来,外蒙古和中原地区的联系基本上断了,而他们和苏联的关系却变得愈发密切。

到了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打赢了抗日战争,可是,列强们也开始谋划新一轮的利益划分。这个时候,外蒙古就成了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

作为二战的胜利一方,中国理应在日本败退之后,取消那些不公平的条约,把自己原本失去的领土重新夺回来。

可如今,外蒙古根本不打算回来,苏联也不愿意让外蒙古归还。

因此,在雅尔塔会议上,参加的列强们心里都打着算盘。

在那个有名的《雅尔塔协定》里,美国、英国和苏联都觉得,外蒙古得维持原有的状态。

这个消息传回国内后,蒋介石都觉得太惊讶了。虽然他一辈子干了不少荒唐的事,但如果失去外蒙古,他就算千古罪人,这点他还是挺明白的。

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刻,蒋介石立刻让宋子文和他的儿子蒋经国赶快跑去苏联谈判,想尽办法把外蒙古给收回来。

这事儿说起来挺荒谬的,雅尔塔三巨头都已经拍板定案了,可中国这边还刚刚知道消息。

斯大林看到宋子文和蒋经国之后,表现得挺不屑的。他心里明白,谈判桌上的那点争辩其实没啥用,不会改变最终的局势。这会儿的中国,还得仰仗着苏联的帮衬。毕竟,日本军队还没有彻底被赶出去。

斯大林早就看穿了蒋介石那份脆弱,他心里清楚,蒋介石这个人,始终离不开大国的庇佑。

因此,斯大林就跟蒋介石打了个保证,说如果不顾及苏联的利益的话,以后可别指望苏联会帮忙出兵援助中国。

这会儿的蒋介石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双重支持,他不敢得罪这两个大国,斯大林的态度那么强硬,果真一下子把蒋介石吓得不轻。

被吓倒的蒋介石

经过一番磋商,蒋介石最终答应了苏联提出的要求,但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条件,比如未来的援助,以及不允许苏联继续支持中国共产党。

不过,宋子文没有在这个条约上签字,因为他也挺聪明的,心里清楚不想背这个黑锅。

只不过,蒋介石的立场已经摆在那里了。这个事儿,不管宋子文愿意不愿意签,最后这个条约肯定得过关。

蒋介石也不想留下千古骂名,所以,他装出一副虚伪的样子,说这是全民投票的结果。后来,他还反思了一番,不过他说的还是:“承认外蒙独立的决定,虽然是中央正式通过,大家都一致同意,但我个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这事儿是我做的决策,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过错。”

这些事后的道歉根本没有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这件事上,蒋介石责无旁贷。正是他的软弱,把外蒙古推到了外面去。

蒋介石原以为,只要愿意妥协,就能长久依靠美国和苏联,最终赢得胜利。可惜,他的算盘打错了,没过几年,他就变成了败者,只得仓皇退到台湾去了。

这会儿,蒋介石才算是想起来宣布几年前签的条约作废,也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他这么干,也不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考虑,纯粹是为了把外蒙古纳入中华民国的版图,想给自己争点胜利的面子。

他那些努力,算是不着边际,苏联怎么可能会因为蒋介石一句话,就让外蒙古重新归回中国的怀抱呢?

蒋介石后来又假惺惺的说,自己不让外蒙古独立,有这样三个理由:

第一,外蒙古这块地方也算不上宝贝,拿到手也没啥特别大的用处。

第二,外蒙古人挺渴望搞独立,觉得这是帮自己争点面子,顺带也算是帮自己挣点自由。

第三,外蒙古这些年一直被苏联给牵着走,早就没必要再去打什么仗了。

归根结底就是把自己搞得一清二楚,把那些麻烦都留给后头的人去处理。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没多久,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强调了把收复外蒙古作为未来的计划之一。

外蒙古的位置可说是战略上的重中之重,而且,它本就是中国的土地,早年通过那些不平等条约划分出去的。如今,新中国一成立,自然该把外蒙古纳入统一的范畴。

想把这事情搞定,难免得先打听一下苏联的态度。苏联在外蒙古经营了不少年,肯定不会轻易答应毛主席的请求。

1949年,毛主席出访苏联。此时,中苏的关系正火热,毛主席便趁机向斯大林提出收回外蒙古的要求,没想到斯大林竟然如此回复:

要是内蒙古和外蒙古真要合并,那也就是中国的内蒙古归入外蒙古,搞个统一的、独立的大蒙古国。毕竟,我只是听说过省合并到国里,从没听说过国再并进省里。

这话一出口,就让毛主席明白,想让斯大林答应中国收回外蒙古,几乎没可能成事。

果然如此,不出多久,斯大林又对毛主席说:以后中国和苏联得签一堆友好合作的协议,要想得到苏联的帮忙,就别再谈收回外蒙古这档事了。

毛主席也只好无奈地把这事压在心里,不提了。毕竟那个时候的中国百废待兴,再失去苏联的帮助,情况只会更糟。他决定再等几年,找个合适的时机再说。

不过,要等到这个机会真是难如登天。毕竟,当年蒋介石早就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苏联也死死抓住这个问题不放,要想推翻之前的决定,难度可不小。

永久遗憾

1954年,苏联新一任领导人赫鲁晓夫来到中国,毛主席看到了新的希望。

赫鲁晓夫刚上台不久,确实也得依赖新中国的帮衬。为了这个目的,他处理了不少两国之间曾经有争执的历史遗留问题。

所以,毛主席在谈判一开始就和周总理商量,说:“我觉得这次苏联新领导人挺真诚的,他们能这么干脆地解决过去留下的问题,我挺高兴的,这事值得大家高兴一下。不过,现在令人遗憾的是外蒙古的问题。”

周总理觉得这个方案其实不太靠谱,当然了,毛主席也明白其中的难题,但毛主席还是说:“我知道,这事特别棘手,苏联答应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不过,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得拼尽全力尝试一次。”

只要还残存一点希望,就绝不能轻易放手。

在赫鲁晓夫来访的时候,毛主席又提到要把外蒙古收回来这个想法。

但赫鲁晓夫一听到毛主席说要把外蒙古收回来,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

接着,他说中国要收回的话,得先征求外蒙古的意见。

这明显是在推搪,大家都清楚,外蒙古听命于苏联。

毛主席和周总理一直坚持,不肯放弃,反反复复地提出这个请求。

最后,赫鲁晓夫表示:“我们的态度要看外蒙古的态度。不过,我可以坦白告诉你,我个人对外蒙古是否会接受你们的建议持非常怀疑的看法。早在很久以前,你们国家就公开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如果外蒙古并入中国,早就享有的那些国家的承认就会失去,这可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不过,我的想法并不能代表外蒙古领导人的意见,你们可以试试跟他们谈谈。”

这番话基本就是断然拒绝了。而赫鲁晓夫之所以采取如此强硬的拒绝态度,主要还是靠着当年与蒋介石签订的那份条约为依据。

赫鲁晓夫也明确表示:从今以后,苏联不会再回应任何关于外蒙古的事情。

也就意味着,要收回外蒙古的希望基本没指望了,毛主席在世的时候,一直觉得挺遗憾这事儿没能成。

他一直渴望能让中华民族曾经最鼎盛时期的版图重新完整,可是,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外蒙古的独立已变成了无法逆转的现实。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更让收回外蒙古成为了一个永远难以实现的梦想。

如今,外蒙古依旧没能拿回来,曾经的中国版图再也难以完整了。

这一切的结果,蒋介石应该早有预料,从他签下不平等条约的那一刻起,外蒙古便被他亲手送了出去,可是,他并不会为此愧疚。

蒋介石余生之中曾多次提起过外蒙古,但是,他每次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不是为自己当年的错误行为推卸责任,就是拿着外蒙古的由头去讨好西方。

对蒋介石这样一个投机者而言,国家的统一,远远不如他自己的利益重要。

参考资料:

樊明方《1911-1921年的外蒙古》

彭传勇《俄(苏)与外蒙古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