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润国”中国赫然在列,K签还没开抢就火出圈,老外为来华疯狂学中文
你发现没,现在塔吉克斯坦街头聊移民,十个里有八个会把中国排进前四,跟美国、加拿大、英国一块儿说。这事儿搁十年前谁信啊?
更离谱的是,中国那个专门给科技青年开的K签证,连正式开闸都没呢,当地人已经抢着打听、准备材料了。听说连一向最积极的印度人都被比下去了。
这股“往中国跑”的风,真不是突然刮起来的。你想从唐朝那会儿,塔吉克这片地就叫“昭武九姓”,粟特商人驼着货走在丝绸之路上,跟长安城里的人做生意、交朋友。那种老底子的情分,慢慢就变成当地人心里一种说不清的亲近感,他们管这叫“秦崇拜”——不是迷信,就是觉得中国这地方,跟自己有缘。
现在这份缘分又被“一带一路”重新接上了线。你去苦盏看中国修的路横平竖直,把原来闭塞的村子全串起来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在那儿设了点,针灸推拿火罐,当地人用得比谁都溜,还有人以为这是自家祖传的医术。一个从没去过中国的本地大夫,靠推拿成了街坊眼里的“神医”。
满大街跑的出租车、公交车,清一色中国牌子。比亚迪、宇通,早就不是外国货,是他们每天出门的家伙。连辣条和珍珠奶茶都火起来了,年轻人排队买,觉得特时髦。
学中文的人也越来越多。孔子学院的课永远爆满,十几岁的学生和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坐一屋,认认真真练发音。有回在海关,一个塔吉克大爷硬让儿子加中国游客微信,就为问几个词怎么念。苦盏街头,连法国小孩都拉着中国人练“你好”“谢谢”。
这些细节堆起来,中国就不再是地图上一个遥远的国家,而是能摸得着、用得上、学得会的生活一部分。
光有感情不够,还得有饭吃。这几年,中国早把俄罗斯甩在后面,成了塔吉克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投资方,还是最大的债主。今年头五个月,双边贸易额快10亿美元,涨了三成。中国投的钱,已经超过50亿,是俄罗斯的两倍多。
以前塔吉克缺这缺那,衣服、家电、机器全靠进口。现在超市里摆的、工地上用的,大半是中国造。以前山高路远,出趟门像打仗,现在中国修的路穿山过河,人和货都能跑起来。帕米尔高原上的新公路,苦盏城里冒出来的新楼,都是实打实的变化。
变化带来机会。中资企业越来越多,招人就看两条:会中文、懂本地。在工地干活的小伙子,学了点中文,工资立马翻番。公司里会说中文的职员,升职快得多。学中文不再是“兴趣班”,是饭碗。
所以年轻人开始认真盘算:去中国读书、工作,说不定真能改变命运。
这时候,中国又递来一把梯子——K签证。不用雇主担保,理工科背景的高学历人才直接能申,比美国那个靠抽签、看运气的H-1B靠谱多了。消息一出,塔吉克的理工生全动起来了,背单词、攒材料,就等政策落地。
中国使馆也没闲着。杜尚别办教育展,三十多所中国大学摆摊招生,家长学生围得水泄不通。现场签了一堆合作,路子越铺越宽。
现在在华的塔吉克留学生有五千多人。有人靠孔子学院奖学金去了济南,回来开了旅行社,两边跑,今年已经接待两千多中国游客。还有个17岁的小子,看他爸总念叨中国机会多,干脆报了中文班,说以后一定要去。
从千年前的驼铃,到今天的高铁和手机,从文化记忆到饭碗前途,塔吉克人奔着中国来,不是盲目跟风,是算过账、看过路、信得过。
他们嘴上不说“中国梦”,但心里清楚:在中国,普通人真有机会把日子过好。
这世道,谁不想要个能踏实干活、安稳过日子的地方?塔吉克人往东不过是选了一条他们觉得走得通的路。
你说,这算不算另一种“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