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秋季旅游的“胜负手”
转自:贵州日报
伍少安
贵州的旅游并非只有凉爽一张王牌,秋季旅游已在多个榜单中名列前茅。贵州秋季旅游资源丰厚而独特,掌控好“胜负手”,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就一定能形成知名的秋季旅游品牌。
贵州旅游热度持续,刚刚过去的夏季避暑旅游十分火爆,而秋季旅游已在多个榜单中名列前茅。
随着暑期结束,进入了错峰游时段。美团旅行发布的9月国内十大错峰游目的地,有新疆、四川、海南等地上榜,而位列榜首的是贵州。错峰游将持续到9月下旬,紧接着是“十一”长假。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在“十一”长假热门长线小团游目的地榜单中,贵州位列第三。
从9月的错峰游到10月的长假,贵州在全国旅游市场竞争中都是佼佼者。这些榜单说明,夏季的凉爽天气,是贵州旅游的压倒性优势,但并非只有一个优势。贵州拥有多彩的旅游资源,天气炎热时当然要来避暑,但天气寒冷时,也同样可以来冬无严寒的贵州泡温泉,秋高气爽的贵州更是多姿多彩。
这些榜单给贵州旅游带来很大信心:贵州做火了夏季的避暑旅游,也能做大秋季旅游。当然,也是一种鞭策:贵州的秋季旅游都位列榜首了,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它做大呢?“旺季大赚钱,淡季小赚钱,一年综合起来还是赚了不少钱”,这种躺平思想就要不得。而是要乘势而上,让贵州旅游优势更优、强势更强、旺季更旺,把旅游蛋糕做得更大。
越来越多的游客,对稀缺性旅游体验的需求日益上升。旅游,就是要去看不一样的风景、观不一样的文物、体验不一样的民俗。越是稀缺的旅游资源,越是独特不可替代的景区,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就越具有压倒性优势。将自己拥有的独特稀缺资源,与广大游客的需求对接起来,并在与游客互动的过程中打造出强势的品牌,就等于掌控了推动旅游发展的“胜负手”。
从全省角度来说,秋天的旅游就是要强力构建康养品牌。贵州森林覆盖率达63.3%,森林密集区负氧离子浓度可达每立方厘米1万个至3万个,高负氧离子环境能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对呼吸道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有显著缓解作用。
具有保健作用的刺梨生态食品,适宜秋日温补的天麻炖汤等特色药膳,丰富的民族民间中医资源和天然药材宝库,一大批山地旅游目的地及新业态新产品能满足“旅游+健身”的需求,一系列历史文物具有强大的精神疗愈功效。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精神,从运动健身到中医调理,贵州都有着丰厚的康养资源。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巨大,贵州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理应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具有稀缺性特征的康养品牌。
在秋季旅游中以康养作为撬动客流的杠杆,与夏季避暑游并不割裂,而是相互衔接。夏季贵州拥有爽爽的气温、适宜的湿度、送爽的微风、适宜的气压、柔和的日光、清新的空气、高浓度的负氧离子等七大气候优势,这就是一个避暑养生的胜地。这也提醒我们,在夏季火爆旅游中,不能停留于凉爽这一标签,应当将凉爽与康养联系起来。
贵州因为凉爽气候,避暑旅游火到“一亿人到贵州,还有一亿人在路上”。避暑旅游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应当统筹四季的宣传,形成“贵州四季都值得游”的旅游形象。具有秋天美景的景区宣传片,应当从盛夏的镜头中拓展出来,借避暑游的火爆人流宣传贵州的秋天康养。那些接待候鸟式避暑的民宿、小镇,也应当思考,这些长期来贵州过夏天的老年人群体,也是秋天旅游的主要人群,有多少人留下来过夏天又过秋天?是不是没有刷新他们对贵州秋天康养的认识?只有统筹四季宣传,借夏天庞大客流宣传四季,才能覆盖更多人群,争抢到更多的回头客。
全省各地各景区都要有“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意识,积极主动利用各种渠道宣传自己的特色资源,尤其是用好新媒体这一“轻骑兵”。挖掘特色资源,把自己的优势宣传出去,就有希望成为网红打卡地。一只猴子、一块石头、一条巷道、一道美食,都有可能成为网红,进而“长红”。
抓秋季旅游,既要有紧迫感,只争朝夕地努力,也要有久久为功的韧性,年复一年地接力。随着时间推移,就能沉淀出知名的秋季康养旅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