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证实!歼-16东海倒扣F-22,极限机动撕破美军隐身神话
在东海翻腾的云海之上,一幕足以被写进世界空战教科书的画面,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定格了。一架歼-16,咱们的“咆哮侧卫”,像一只被彻底激怒的雄鹰,机头猛地一抬,接连几个让人眼花缭乱的剧烈翻滚后,竟然以一个匪夷所思的倒飞姿态,稳稳地“骑”在了美军F-22“猛禽”战斗机的正上方。
两个座舱盖,垂直距离不过十来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双方飞行员一抬头,连对方头盔上的划痕都能数得一清二楚。这还没完,几乎就在完成这个堪比航展表演的极限机动的同时,歼-16的火控雷达发出了尖锐的锁定声,像死神的蜂鸣,把下方那两架还没从震惊中缓过神来的“猛禽”套了个结结实实。
F-22那套吹得神乎其神的电子对抗系统,此刻就跟摆设没什么两样,被咱们的雷达干净利落地绕了过去。前一秒还仗着隐身性能耀武扬威的美军王牌,下一秒就跟受惊的兔子一样,狼狈地四散奔逃,航线乱得像一锅粥。你没看错,这不是电影剧本,而是央视亲自盖章,发生在今年春天的一场真实空中对抗。
幽灵现形记
这场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空中交锋,其实早在双方“打照面”之前,就已经开始了。那两架F-22仗着自己一身昂贵的隐身涂层,悄无声息地摸到我们领空边缘,估计心里还琢磨着怎么给我们来个下马威,自以为是来去无踪的“幽灵”。
可惜,他们不知道,一张看不见的天网早已为他们张开。地面上,我们那些专治各种隐身的米波雷达早就“看”到了异常;天空中,空警-500预警机也同步捕捉到了信号。这两个大家伙一联手,通过高速数据链,直接把F-22的实时航迹坐标,清清楚楚地投射在了西部战区飞行员李超的座舱显示屏上。
对李超来说,所谓的“隐身战机”压根就不存在,屏幕上那两个不断移动的光点,就是等待他去收拾的猎物。信息,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
是技术更是胆识
当F-22飞行员还沉浸在五代机对四代机的“代差优越感”里,试图对我方进行挤压时,他们压根没想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早已把他们看光了的猎手。李超驾驶的歼-16率先发难,雷达果断咬住其中一架僚机,这突如其来的锁定,让F-22长机瞬间懵了,立刻做了个大角度机动,想帮队友解围。
眼看僚机被钳制,长机哪能甘心,调转机头就想反咬一口。就在这电光石火之间,李超的操作,真正展现了中国飞行员的血性与智慧。他猛地一拉操纵杆,歼-16战机几乎是垂直着向天空冲去,紧接着一个行云流水的桶滚,瞬间就占据了绝对的高度优势,这才有了开头那“倒扣猛禽”的震撼一幕。
这种极限机动,玩的就是心跳,对飞机性能和飞行员的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要知道,美军部署在嘉手纳的那批F-22,生产线都关了十几年了,零件短缺、故障频发是家常便饭。同年就爆出过起落架坍塌、发动机空中停车这种要命的事故。借他们几个胆子,他们也不敢这么飞,只能眼睁睁看着歼-16在头顶“强行合影”。
功夫在诗外
更深层次的差距,其实体现在作战理念上。F-22是单座战机,飞行员既要开飞机,又要索敌,还要搞电子对抗,说白了就是一心多用,手忙脚乱。而我们的歼-16是双座,后座的武器官是干嘛的?专职负责雷达索敌和电子战,分工明确,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再看装备,美机到现在还没普及头盔瞄准具,而我们的飞行员早就戴上了“苍蝇盔”,配合上“霹雳-10”这种大离轴角格斗弹,真正做到了“看哪打哪”。当李超只需要转转头就能锁定目标时,F-22还得靠机头指向,这场近距离格斗的胜负,其实在技术装备上就已经分晓了。
也许有人会问,对付F-22,怎么不上更先进的歼-20?这恰恰说明了我们军队现在的一种自信和务实。用歼-16这种四代半平台去硬碰五代机,更能检验我们整个作战体系的成色。这场胜利,与其说是歼-16的单打独斗,不如说是背后整个指挥、预警、支援体系的降维打击。
结语
当F-22的隐身神话在体系化作战面前被戳得千疮百孔,当我们的飞行员能用如此硬核的方式宣告主权,空中博弈的规则,其实就已经悄然改变了。这次事件之后,那两架F-22仓皇逃回冲绳基地,据说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敢再出来露面。而我们的歼-16D,则挂载着最新的电子战吊舱,继续巡航在祖国的海天。这片天空,从来就不是谁家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