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可能没想到,美俄会谈后,最先遭殃的居然是印度
莫迪坐在总理官邸,手里的玛莎拉茶凉透了也忘了喝。
窗外是新德里44度的高温,可他只觉得后背发冷。
桌上刚送来的简报白纸黑字写着:美俄首脑在阿拉斯加谈笑风生,而印度却成了砧板上的鱼肉,美国财长贝森特对着镜头冷笑:“谈判失败? 那就给印度关税加到200%! ”
50%的关税大棒已经砸下来了。
8月1日,特朗普一纸行政令,钢铁、铝制品、汽车零件……60%的印度输美商品被额外抽走25%的税。 加上之前的25%,整整半价! 印度一夜成了“亚洲税负最惨贸易伙伴”。
新德里的贸易部大楼灯火通明。
官员们捏着计算器的手在抖:7月对美出口暴跌13.7%,8月预估再掉10%,全年GDP直接蒸发0.9%。 纺织厂老板连夜撤订单,珠宝商对着积压的货柜骂娘,美国市场? 这下彻底凉了。
印度挨揍,真不是无缘无故。
贝森特翘着二郎腿接受彭博社采访,话说得露骨:“欧洲别光动嘴! 要制裁一起上! ”
这话听着是冲欧盟,刀子全扎在印度身上。
过去三年,印度炼油厂疯狂吞下打折俄油,日均180万桶,占俄罗斯出口量的37%。
这些原油在印度工厂转一圈,变成“印度制造”的汽油柴油,反手高价卖给欧洲。
数据摆在台面上:印度柴油对欧出口利润每桶超60美元,三个月净赚40亿美金差价。
莫迪这手“中间商赚差价”,把美俄欧全耍了一遍。
特朗普挑印度开刀,算盘打得噼啪响。
5月那场印巴空战暴露了老底,苏-30MKI战机一半趴窝等零件,西方突然发现:“印度原来是个纸老虎”。
捏软柿子谁不会? 中国买俄油比印度还多,每月超200万桶,可美国只敢放软话:“所有选项都在考虑中”。
为啥? 稀土加工90%在中国手里,断供就能卡死美国军工;印度能卡美国脖子? 贝森特嗤笑:“他们连像样的反制清单都凑不出来! ”
农业战场更惨烈。
特朗普逼着莫迪开放小麦、大豆、乳制品市场,放话要“帮美国农场主抢订单”。
可印度6亿农民是印人党的票仓,美国廉价农产品涌进来,他们喝西北风?
乳制品更是雷区,印度教徒视牛奶为圣物,美国牛饲料掺动物骨粉? 信徒能冲进总理府砸门。
谈判桌上,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脖子爆青筋:“从实力地位出发! ”美国代表当场笑出声:“贵国实力? 是指被50%关税压塌的股市吗? ”
国内已经快炸锅了。
柴油价格三个月暴涨17%,卡车司机在加油站打地铺排队;卢比贬值让进口药价飙上天,心脏病药缺货单贴满医院走廊;股市单周蒸发120亿美元,中产看着退休金账户两眼发黑。
军方的日子更难过。
272架苏霍伊战机集体“趴窝”,零件断供逼得空军司令求爷爷告奶奶;T-14坦克在乌克兰被标枪导弹当靶子打,参谋部连夜撕毁采购计划。
普京补刀来得猝不及防。
6月,俄气公司和巴基斯坦签下天然气管道协议,莫迪收到消息摔了杯子,传统盟友? 在利益面前屁都不是。
印度外交部硬撑着放狠话:“奉陪到底! ”可扭头就找俄罗斯商量:“货款咱用卢比付行不? ”俄油企业账户里躺着千亿卢比取不出来,气得拍桌子:“你们比美国人还狠! ”
阿拉斯加传来的消息像根救命稻草。
特朗普给会谈打十分,普京点头说“真诚希望停火”,关税炸弹引信暂时掐灭。
莫迪刚想喘口气,美国国会报告又砸过来:“俾路支解放军”被列为恐怖组织,谁不知道这组织背后是印度情报局? 新关税借口都省得编了。
新德里的夜越来越深。
总理府幕僚压低声音问:“转向中俄? ”莫迪盯着中印边境冲突地图摇头。
“低头服软? ”农业部长的抗议农民照片在推特疯传。
窗外突然传来卡车鸣笛,尖锐得撕破夜空,那是运俄油的罐车正开往炼油厂,车身上“美国制造”的LOGO在月光下格外刺眼。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