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急报:莫斯科策划“能源突袭”!企图让全国陷入黑暗
凌晨三点,基辅的灯突然全黑,修电的人还在路上,下一批无人机已经在头顶盘旋。
冬天还没来,乌克兰人已经提前体验“断电生活”。过去一周,全国平均停电八小时,城里的人把充电宝当救命稻草,乡下直接点蜡烛熬夜。听上去像上世纪的故事,却是此刻正在发生的事。
俄国人改变了打法。去年他们砸导弹,今年改扔无人机。导弹贵,无人机便宜,一口气能放八百架,像下饺子一样往电站冲。工程师刚刚把变压器拼回去,下一轮蜂群又扑上来。修一次要花几百万美元,炸掉只要几千,账算得明明白白。
工厂在俄国腹地昼夜开工,一年三万架,明年还要翻倍。无人机的塑料壳、发动机、导航板,全是流水线产品,跟造电饭锅差不多。工人换班不停机,仓库里堆得像小山。这不是打仗,是开足马力搞破坏批发。
乌克兰这边,火电厂成了活靶子。个头太大,想藏也藏不住,更别说加固。特里皮利亚电站给三个州送电,修了一年,19架小飞机就把它打回原形。重要等于脆弱,这道理谁都懂,却没人能改。
电力公司想了个办法,多建小电站,太阳能、风电、天然气齐上阵。今年新装了2300兆瓦,听着不少,可真正能用还得两三年。这个冬天想靠它们取暖,就像指望刚撒的种子明天结果子,现实得很骨感。
抢修队成了最忙的人。变压器、涡轮机、高压线,坏一次拆一次,仓库里的备件越来越少。国外答应给钱给设备,光欧盟就掏出七亿美元,可运输、清关、安装,每一步都要时间。人家破坏只要一夜,我们恢复却要一个月。
天然气也够呛。地库存了66.8亿立方米,比去年多一倍,看起来底气十足。可自家气田被炸掉一半,只能靠进口。挪威、波兰 pipeline 多开阀门,欧洲邻居伸援手,管线却握在别人手里,心里总悬着。
如果供需缺口继续拉大,12到20小时停电会成为日常。哈尔科夫、敖德萨、基辅轮流当黑城,医院靠柴油发电,地铁停驶,手机信号塔没电,连红绿灯都罢工。零下二十度没暖气,老人孩子先扛不住。
有人说乌克兰人熬过去年,今年也能挺住。可去年俄国人没这么便宜又量大的无人机,今年他们学会了“工业化摧毁”。这不是拼勇气,是拼谁的家底先见底。
国外送来的电缆、开关、发电机,得赶在下一批蜂群到来前装好。工程师一边拧螺丝一边听爆炸声,心里默默算日子:备件还能撑几周?雪还没下,汗已经湿透棉衣。
最倒霉的是农村。本来电网就弱,一旦断电,水泵不转,井水结冰,连喝热水都成奢望。基辅市民还能上街抗议,村里人只能裹被子硬扛。流离失所的人更惨,帐篷里零下十度,靠人道组织的暖炉续命。
俄国算盘打得响:让乌克兰天天停电、停暖、停水,社会自然松动,政府就得坐下来谈。不是抢地盘,是抢意志。冬天成了武器,寒风当炮弹,耗到你没脾气。
眼下就看两条线:一条是俄国工厂还能多快增产无人机,一条是乌克兰仓库里的备件什么时候用光。赛跑速度差了好几拍,一方踩油门,一方推板车。
调侃一句:论持久战,拼的不是谁更能打,而是谁更扛造。你觉得乌克兰这次还能把冬天熬成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