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嫡孙朱雄英,改写大明风云,守护千古名臣

新闻动态 2025-07-21 09:36:03 144

哥们,来我这儿,有本男频神作等你征服!这书,简直是爽点密集,节奏飞起,让人欲罢不能!主角一路开挂,智勇双全,从无名小卒到巅峰强者,看得我热血沸腾,直呼过瘾!情节紧凑得跟坐火箭似的,每章都有新惊喜,保证你翻开就停不下来。错过它?嘿,那绝对是书海航行中的一大遗憾!赶紧来,咱们一起遨游这精彩绝伦的奇幻世界!

《大明:我爷爷是洪武大帝!》 作者:南城二爷

一皇明嫡孙

大明,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

应天府,紫禁城,坤宁宫。

午后,清澈且温暖安逸的阳光,从茂密的枝叶中洒落,落在地上形成一片斑驳的倒影。

偶尔有风吹过,树叶的倒影景象摇晃,摇曳多姿。

御花园中,姹紫嫣红的百花之上,蝶儿嬉戏,蜂儿繁忙。风吹花瓣,满鼻花香。

大明的宫城,一片安逸祥和。

可突然,这祥和的美景,被一声撕心裂肺痛彻心扉的哭声打破。

“英哥儿,俺的乖孙,俺的心尖尖儿!”

坤宁宫中,头发半白的马皇后看着床榻上,面如金纸毫无声息的孙儿泣不成声。

床上躺着的,是她和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孙,是太子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

老话说,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朱雄英自从生下来就是她和洪武皇帝的心头肉掌中宝,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可造化弄人,这孩子从生下来就身子虚弱,常年泡在药罐子里。今年入夏之后,更是连番病倒。就在昨日,上吐下泻一病不起。

刚刚太医诊断,年仅八岁的皇太孙,薨了!

马皇后虽然是女人,可却是比男儿还刚烈的女子。一生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见过无数刀光剑影,经历过无数阴谋诡计。她深受文臣武将的爱戴,为人贤良无双。不但朱元璋的贤内助,更是亲手养育了如沐英等许多大明开国将领,一声国母当之无愧。

可此刻,她就像一个寻常老妇一样,死死的拉着孙子的手,眼泪成河。

“大孙,俺的大孙!”哭声中,马皇后微微回头,看向身后的人,凄声道,“重八啊,咱们的乖孙,走了!”

她身后,身材高大穿着粗布衣裳的朱元璋,方正的脸上虎目泛红。

这位大明的开国帝王,出身草莽的一介布衣,一生征战杀伐无数,驱逐鞑虏的开国帝王,泰山崩于前而面不变色的大明雄主,此刻居然有些罕见的失态。

他身体微微前倾,因为悲伤,浓密的胡须竟然也有些颤抖。

粗糙的大手伸出来,想要碰触下床榻上的少年,却在半空停住。口中喃喃自语,“大孙,你怎么就这么走了,你不是要咱的老命吗?”

“父皇,母后,英哥儿走了,二老节哀呀!”

边上,身材微胖,面容温和的太子朱标压抑着心头的悲伤,开口劝慰。

床榻上的,是他和已故发妻的嫡长子,他心中的悲痛,一点不比朱元璋和马皇后要少。

“节哀?”朱元璋红着眼睛冷笑一声,“咱的大孙走了,咱节什么哀?好好的孩子,怎么就这么走了!”

说着,他突然上前一步,直接坐到了床榻边,大吼道,“咱朱元璋的孙子,大明的皇太孙,不可能这么福薄!太医,过来把脉!”

“臣......在........”

殿中跪着的宫人之中,一个穿着官服的太医,汗流浃背战战兢兢的爬过来。

“咱是大明的皇上,咱命令你,救活咱的孙子!”朱元璋怒道。

开国之主百战之威,太医根本经受不住,整个人烂泥一样,叩首说道,“陛下,臣已尽力,无力回天!”

“那咱养你们有什么用?”朱元璋怒吼一声,一脚踹翻太医,嘶吼道,“连个孩子都救不了,养你什么用!”吼着,对门外喊道,“来人!把这个废物拉下去,给咱大孙殉葬!”

“父皇息怒!”朱标急出口劝道。

可为时已晚,太医连叫都叫不出来,就被几个如狼似虎的卫士拖了出去。

“大孙,你走吧!”朱元璋粗糙的大手,放在了爱孙稚嫩的脸颊上。

百战帝王此刻宛如寻常老翁,柔声的对孙子说话,“前个儿,你还和爷爷说,等你病好了,陪咱去钓鱼呢!”

“你过节给咱磕头的时候,还说你会平平安安长大,给咱老朱家开枝散叶呢!”

“娃呀!你咋说话不算话哩!”

朱元璋抱着孙子,泣不成声,“你不能骗你爷爷呀!”

“你喜欢的东西,爷爷都给你送去,不让你在那边孤孤单单的。你先走,过些年,爷爷就来找你。到时候,在那边,爷爷再给你讲以前打仗的故事!”

“英哥儿!”马皇后闻言,也哭着扑在孙子的身上,“奶奶也随后就来!”

朱元璋一手摸着孙儿,一手拉着老妻的手,老泪纵横。

可突然,下一秒朱元璋的眼神却直接定格,惊愕的张大嘴。

同时,马皇后也停止了哭声。

“嗯!”一声呻吟,从朱雄英的鼻腔中发出,紧接着他眉头开始紧皱,神情显得极为纠结。

“咱大孙醒了!”朱元璋悲喜两重天,大喊道,“快,传太医来,咱大孙醒了!”

说着,不住的晃着朱雄英的身体,“大孙,睁眼看看,咱是你爷爷!你睁开眼!”

朱雄英的眼睛艰难的睁开一道缝隙,嘴里含糊不清的喊道,“先按脚!”

朱元璋一愣,随后马上在孙儿的脚底按了起来,“是这么地不?”

“使劲儿!你没吃饭?”朱雄英似酒醉一般,嘴里含糊不清的说着。

这声音听在众人耳中,宛若仙乐。

朱元璋粗糙的大手,微微用力,“大孙,力道重不?”

“哎呦!”朱雄英尖叫一声,竟然直接坐了起来,怒道,“让你使劲,谁让你猛攻我肾反射区了?咦,咋是个老头儿?六号呢?”说着,眼神茫然的看着四周,惊恐的说道,“咋回事?这是哪?”

“大孙,是奶奶呀!”马皇后喜极而泣,拉着孙子的手,“我是你祖母呀!”

朱元璋也大声道,“大孙,咱是你爷爷!”

爷爷?奶奶?我这是在哪?

朱雄英还来不及细细分辨,突然脑海中一阵钻心刺骨的疼痛,无数记忆的碎片霎那间喷涌而来,似乎要和他原本的记忆融合在一起。

“啊!”他惊呼一声,再次昏倒。

“大孙!”朱元璋怒吼,“太医还不来,死了吗?”

这时,刚被拽下去的太医,又被侍卫拽了上来。

生死线上走一遭的太医,连滚带爬到了床榻边,手指直接搭在了朱雄英的脉搏上。

“皇天保佑,殿下没事了。太孙殿下脉象悠长,气息有力,已经没事了!”太医心中大喜,刚才他被拖下去,眼看就要被侍卫斩首,可又被叫了回来。虽说人死复生乃千古奇谈,可此刻他也顾不上多想,只想拜谢满天神佛。

皇太孙,不死了!他这个太医,也不用死了!

“那咱大孙咋又昏了?”朱元璋拽着太医的领子怒道,“方才醒来还胡言乱语,要什么六号?六号是啥?”

“这个......这个...........”太医哪知道这些,情急之下急中生智,开口道,“陛下,皇太孙殿下可能是魇住了?”

“啥意思?”马皇后也急忙追问。

“人大病初愈,身子虚弱之时容易被邪气........”

“胡咧咧!”朱元璋怒发冲冠,“有咱在,什么邪气敢沾咱孙子的边?”

这话倒也不是没有道理,他一生征战,不信天地鬼神,赤手空拳打下大明帝国,别说鬼神,就算是神仙对他都要低头。

“重八,你别胡说!”马皇后开口道,“俺听人家说,过去那个叫啥唐太宗的皇帝,也被魇过,还是他手下的将军们帮他护法才转危为安,你一辈子杀了那么多人,邪气不敢找你,可咱大孙毕竟是个孩子!”

朱元璋看看昏厥中的孙子,想了片刻,对太子朱标说道,“去,传咱的旨意,让那些老兄弟进宫,来给咱大孙护法!”

二大明群英

“我居然穿越了?”

躺在床上,朱雄英看着头上雕龙的天棚,满是惊愕。

前世,他只是个刚出二十出头,一家化妆品公司的业务员,拿着几千块的工资,再普通不过的年轻人。

可是一场宿醉之后,却直接穿越回了大明洪武朝,还成了朱元璋的嫡长孙。

朱雄英这个名字虽然在历史上并不显眼,可作为业余历史爱好者的他知道,这个名字,这个身份,是何等的尊贵。

凡嫡长者必正位东宫,为大明储君—皇明祖训。

朱元璋虽然出身寒微,但却是个格外重视道德,重视伦理的人。他亲手制定的皇明祖训中规定,皇位必须由嫡长子继承,无嫡才能立长。

朱雄英的父亲,是号称史上最稳的太子爷朱标。母亲,是千古名将,大明开国忠武开平王常遇春的嫡女。后来北征大漠,差点生擒北元皇帝的蓝玉,是他的亲舅姥爷。

如历史上,朱雄英不夭折,根本轮不到朱允炆。

后者其实严格说来是子以母贵,他母亲吕氏原本只是朱标的妾,他出生时是朱标的庶长子。朱雄英母亲,洪武十一年病故之后,吕氏才被扶正,成了太子妃,而朱允炆也才算作嫡子。

但只要朱雄英活着,朱允炆就根本上不得台面。

而且因为母族的关系,历史上的朱允炆处境很尴尬,他根本镇不住那些大明开国的骄兵悍将。所以朱元璋在晚年的时候,才会大开杀戒,连蓝玉那样的功臣都被清洗。

可以说,若是朱英雄活着,大明就是另一种走向!

或许,洪武皇帝不会再因杀了所有开国功臣,落下千古骂名。

燕王朱棣,也不会再有靖难之役。

再往后,更没有大明由盛转衰的土木堡之变。

大明,风华绝代,日月昌盛的大明。后世人每当提起,无不扼腕叹息。

它兴于暴政乱世,一群淮上热血男儿,百战余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继汉唐之后,赫赫武功直达漠北,收燕云十六州,一扫两宋以来汉家数百年颓唐。

可它,却毁于野蛮。

使得中华大地,陷入了愚昧,在世界之巅慢慢倒退。世界上下几千年,华夏一直屹立在世界的巅峰,可大明之后的数百年,我们却沦为了别人的笑柄。

一次次侵略,一张张条约。

一次次的山河沦丧,一次次的国破家亡。

想着想着,朱雄英不由得痴了,怔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穿越这种荒诞离奇的事,居然发生在他的身上。

“不过,这身份还真是不错!大明的皇太孙,未来大明帝国的皇帝!”

人类浩瀚的历史中,大明本该是乘风破浪,带着这个民族创新前行的伟大时代。却意外的倒下,让整个华夏文明轰然崩塌。

它举世无双的文化,璀璨的文明,繁荣的商业,尚在襁褓中的经济萌芽,都在异族的铁蹄下沦丧。

后世子孙回首,不免扼腕惋惜捶胸顿足。

它本可以更好,它本可以永远屹立世界之巅。但它如星辰陨落,仿若浮世一梦遥不可及。

“或许我可以做些什么!”朱雄英心中想道。

尽管前世他只是个普通的年轻人,可他有着一颗几百年后的灵魂,有着上帝视角,更是深知未来的世界格局和走向。

再说,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更是天下男儿的梦想。

可是,忽然他悲从中来。

他不清不楚的来到这个时代,那他在现代的亲人怎么办。他原本有个温暖有爱的四口之家,父母还有弟弟。虽日子过得普通,可那个家却是他的全部。

他甚至不敢去想,父母现在会是何等的悲伤!

他最爱的家,在也回不去了!

忽然,他的耳中出现一丝杂乱的声响。

紧接着,一阵大嗓门涌入,“臣等参见陛下!”

“都来了!”又一个大嗓门,是记忆中朱元璋的声音。

寝宫暂时无人,朱雄英蹑手蹑脚的从床上下来,扒着窗户的缝隙往外一看,顿时惊愕得张大了嘴。

来的是一群武将,他们身上那种百战余生舍我其谁的气势让人心悸。一群人虽然年岁有些大了,可站在那里犹如刀锋一样凌冽。

他们都是披甲带刀,身上的甲不是金吾卫那种闪亮的金甲银盔,更不是礼仪用来花纹繁复,华而不实的盔甲。而是实打实,真正能上阵厮杀的盔甲。

那些盔甲做工并不精美,好似就是些大铁片子直接挂在身上。黝黑毫无光泽,而且甲胄的缝隙中还满是陈旧的暗红色。

那似乎,是无数次厮杀中留下的,鲜血的颜色。

他们手里的刀枪,把手上都好似包浆了一般,显然是长年累月的使用。但那些平凡无奇的兵器上,都散发着摄人的杀气。

这些人的长相,更是有些歪瓜裂枣,有的缺了几根手指,有的少半片耳朵,还有人腿脚有些不便利。可他们站在那里,浑身都散发着老子天下第一,舍我其谁的桀骜之气。

朱雄英认得他们,他们都是追随老爷子推翻蒙元暴政,再造华夏的大明开国勋贵功臣。这些人,都是他朱家,是朱元璋,是朱标,乃至他朱雄英,最铁杆的支持者。

这群人中,领头的老头,单膝跪地,大声道,“主公,老弟兄们都来了!”

这人比朱元璋还大几岁,头发都白了不少,而且脸上还有一道蜈蚣一样的伤疤,从额头一直延续到下巴,说话的时候嘴唇翻动,露出里面的白牙。

他是信国公汤和,朱元璋从小的伙伴,淮西武人集团中的中流砥柱,虽功不如徐达常遇春,但也是开国名将。

“都来了?哈哈哈!”朱元璋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的朗声大笑,“事都知道了吧?太医说咱大孙,被邪气魇住了。其实啥鬼呀,神的呀,咱是不信的。你们这些杀才也是不信的,可太医说了,涉及到咱大孙,咱不能不信!”

“所以,叫你们这些阎王都不敢收,死人堆里滚出来的杀才过来,就是为了给咱大孙站站脚儿,挡住那些啥邪门歪道!”

“陛下放心!”武将中,一人大喊,“有臣等在,莫说啥邪气,就是阎王老儿来了,俺们都给他剁了!”

说话这人,朱雄英也认识。吉安侯陆仲亨,当年是朱元璋行军途中,在饿死的人堆里,捡来的乞丐。当时朱元璋跟他说,你是选择饿死,还是跟老子去杀鞑子吃馒头。

他选择了后者,从军以来,每战必前,从不后退!

“好!”朱元璋大笑几声,忽然笑容收敛,“列阵!”

“喏!”众人吼声,仿若虎啸。

紧接着,甲胄摩擦之声,刀枪出鞘之声,铿锵而起。这些大明的功臣老将们,昂首挺胸走向院中各处,隐隐结成一个箭头行的战阵。

宫外,顿时一片金戈铁马肃杀之气。

即便真有鬼神,也要避退三尺。

这些,还只是大明开国勋贵中的一部分。譬如徐达,蓝玉等人还未在其中。

洪武大帝朱元璋,布衣之身兵起淮西,他手下这些将领们,又何尝不是出身微寒的汉家男儿!这些人,不是贵族,不是有钱人,就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什么都没有,就靠着一腔热血,靠着爹娘给的拳头,舍生忘死,驱逐鞑虏再造中华。

历史上,任何时代的名将和他们相比,都要黯然失色。

三我叫朱雄英

这些人,都是活着的大明英烈。是这个时代,最烈的男儿。

手持双锏的是延安侯唐胜宗,当初跟着朱元璋起家的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双刀是定远侯王弼,日后他和蓝玉并肩,在漠北草原如霍去病一般,横扫千里。

江夏侯周德兴,巩昌侯郭兴,武定侯郭兴..........数十个名字,在朱雄英的脑海中不停闪烁。

这些老将之中,还有几个精壮汉子。

其中三个面容相像,都是大圆脸,胡须茂密虎背熊腰。

他们是常遇春的三个儿子,常茂,常升,常森。他们都是朱雄英的亲舅舅。另外,还有一个身材高大,面容应英俊,带着些许稚气的少年。

这人的名字,朱雄英脱口而出,“李景隆!”

“啧啧,想不到,想不到!”朱雄英心中暗道,“想不到历史上五十万大军被燕王朱棣十万人追着屁股揍的,最后又开了南京城门当了二五仔的李景隆,居然还有几分帅气!”

骂归骂,但朱雄英原本的记忆中,对李景隆还颇为亲近。因为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和太子朱标不但是亲表兄弟,而且格外亲近。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当年朱元璋羽翼为成的时候,乱世中姐夫李贞带着外甥李文忠还有侄儿朱文正来投奔。

所谓见舅如见娘,年幼的李文忠抱着朱元璋失声痛哭。从此,朱元璋就把他当成儿子养在身边,小时候连姓氏都改了朱。

后来李文忠长大,以朱元璋义子的身份领军,屡立功勋。在出塞征讨漠北的时候为常遇春的副将,后来常病死,他亲自率军把元顺帝打得落荒而逃。

朱元璋对于这个外甥也是喜欢到了极点,不但高官厚禄的给着。而且李家网上三代,都封了王爵。历朝历代,外戚之中实属罕见。

后来,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病故,英年早逝。朱元璋一怒之下,杀了所有给李文忠看病的医生,追赠岐阳王。赐葬钟山,紧挨着朱元璋的孝陵。

不过现在的李文忠还未病故,是在外地练兵。

“呸!”朱雄英心里再骂一句,“绣花枕头!”

老子英雄,儿子草包,说的就是李景隆。他爹是开国名将,他也生的一身好皮囊,又深受建文帝的信赖。结果呢,被人追着屁股打不说。在朱棣围攻南京的时候,还带着谷王,开了南京的城门。

“以后,打仗的事,坚决不能用他!”朱雄英心中暗道。

紧接着,他看着窗外那些老将,又笑了。历史上这些大好男儿,最后都为了朱允炆的皇位,而被朱元璋狠心诛杀。

那现在,他们的命运,似乎也会因朱雄英而改变。

忽然,一个挎着篮子,穿着布衣的人影出现在宫门口。

“臣等参见皇后娘娘!”众老将铿然行礼。

马皇后一生简朴示人,从不奢侈,即便是贵为国母,也示如此。

“都来了!”马皇后笑道,“辛苦你们啦!等俺大孙没事了,俺给你们包饺子吃!”随后,走到常家三兄弟身边,笑道,“毛头儿,你媳妇也快生了吧!”

常家老大常茂的小名就叫毛头,他从小就是在马皇后身边长大的,马皇后待他他跟自己的子侄一样。

常茂咧嘴憨厚一笑,挠挠头,“嗯,说是快了!”

“想要个闺女还是小子?”马皇后笑着问道。

“家里三个小子了,想要个闺女!”常茂笑道。

“记着,生下来给俺报信!”马皇后笑笑,又对李景隆说道,“狗娃,你爹来信了没有?”

李景隆俯首,“父亲前几日在边关来信,说正在练兵!”说着,笑笑,“格外交代臣,要多进宫,给皇后娘娘问安!”

“俺都这个岁数了,还啥安不安的!”马秀英嘱咐道,“边关天冷,咱们这都入夏了,那边还冷着哩。你叫人多送棉被裘皮过去,别让你爹冷着。他小时候,最怕冷了!哎,也不知道他回不回来过年,俺都好长时间没见着他哩!”

“臣替家父,谢过娘娘!”

“你这孩子,文绉绉的这么多礼,一家人都弄外道了!”马秀英摇摇头,走到朱元璋身边,“重八,咱家大孙醒了没有?”

“刚叫人看过,还在睡着!”朱元璋闷声道,“太医说没事了,就是不知道啥时候醒!”说着,又皱眉骂道,“这些庸医!”

马皇后无声叹息,迈步进殿。

朱雄英赶紧返回床上,继续装睡。

“大孙!”马皇后轻轻唤了一声,轻手轻脚的走到床边,伸手在朱雄英鼻息上探探,然后安心的拍拍胸口。

“阿弥陀佛,老天保佑。保佑俺大孙平平安安,没病没灾。等咱大孙好了,咱给您重塑金身,连年香火!”

听马皇后在身边小声的祈求上天,朱雄英心中一暖。前世,他虽然家庭温暖,却也有些遗憾。他没见过自己的祖父母,没有得到过长辈的宠爱。

朱雄英其实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四岁的时候母亲病故,成了没娘的孩子。从此以后,就养在了马皇后身边。

随后,马秀英轻轻的坐下,挨着朱雄英。见他头上隐约有些汗水,拿起一旁的团扇,慢慢的扇了起来。

“俺的英哥儿呀,快点醒吧!奶奶给你熬了你最爱的鱼汤,可鲜哩!”

“等你好了呀,奶奶啥事都依着你,你想干啥就干啥!”

“奶奶别的不求,只求你平安长大。等你大了,再给你选个好媳妇。”

说着,看着孙子稚嫩苍白的脸,马皇后不禁潸然泪下,两滴清泪落在朱雄英的脸上。

听老太太的念叨,朱雄英心中发酸,再也装不下去,直接睁开眼。

在对方惊喜的表情中,轻声道,“皇祖母!”

“英哥儿!”马皇后捧着朱雄英的脸,喜出望外的叫着他的小名,哽咽道,“你可吓死俺了!”然后,马上对外喊道,“重八,快来,英哥儿醒了!”

吱嘎一声,大门被粗暴的推开。

朱元璋快步进来,一脸激动,“醒了?咱看看!”说着,三两步走到床头,搓着大手笑道,“醒了好,醒了就好!”

“孙儿不孝,让皇爷爷跟皇祖母担忧了!”朱雄英小大人一样,开口道。

“这有啥不孝的?”马皇后抹着眼睛,“你平平安安才是大孝,你要是有好歹,奶奶也活不成了!”说完,一把讲朱雄英搂在怀里,心肝宝贝的乱叫。

感受到对方身上的温度,还有发自肺腑的关爱,朱雄英的心中越发安定,越发温暖。

“那个,想吃点啥?咱安排人给你做?”朱元璋背着手,眼睛笑成一道缝儿。

“有俺在,轮不到别人给咱英哥儿做饭!”马皇后嗔怪一声,“快,把鱼汤端来,趁热!”

话音落下,自有宫人上前。

“那个,想玩点啥呀?”朱元璋继续问道,“要不,咱带你去西郊猎场打猎去?”

“英哥儿刚好,正要修养的时候!”马皇后白了朱元璋一眼,“你少带他,舞刀弄枪的!”

朱元璋一生,最迁就最疼爱的就是这个妻子。

闻言也不恼,反而满脸是笑。

“那个,大孙,等你好了,咱带你钓鱼去呀!”朱元璋又笑道,“南河的鲫鱼正是好时候,钓回来让你祖母给咱爷俩炖汤喝!”

原来,历史上的洪武大帝,也有这么温情的一面。记忆中,朱雄英几乎是从小被老爷子抱到大。以前天气好的时候,朱元璋总是坐在湖边,手里拿着鱼竿,怀里抱着孙子,一脸慈爱的微笑。

朱雄英心中温暖,点头道,“皇爷爷,孙儿以后,再也不让您惦记,操心了!”

“这啥话,咱是你爷爷,当爷爷的就是操心的命!”

朱元璋大笑之时,身后甲胄再响。

数十开国勋贵武臣跪在店外,朗声道,“臣等恭贺陛下,皇太孙身体无恙,大明后继有人,江山稳固,社稷永昌!”

“好,说的好!”朱元璋大笑道,“来人,吩咐整治酒菜,咱和大伙好好喝一杯!啊,记得把太子也叫来,大喜事,好好乐呵乐呵!”

四军国大事

“小祖宗,慢点!”

“别跑,别摔喽!”

明媚阳光之下,紫禁城悠长的夹道中,朱英雄一身贴身的猎装,穿着粗气快步超前跑着。

他在床上已经休养了许多日子,今日终于趁着马皇后不备,跑了出来呼吸下新鲜空气。

这个世界虽然在他记忆中不陌生,但对他的灵魂而言,一切都是新鲜的。

他身后,紧紧跟着的贾贵,边跑边张开双手,一脸紧张,似乎生怕朱英雄摔倒。

贾贵是坤宁的首领太监,四十多岁的年纪,容貌枯瘦仿佛一阵风都能吹跑。明明长着一脸的歹相,却总是怂怂的表情。在朱雄英看来,给他的盒子炮,俨然就是后世的侦缉队长狗汉奸。

“贾贵!”朱雄英跑着,回头笑道,“才跑多久,你看你满头是汗!”

“呼哧!呼哧!”贾贵胸口跟风箱似的起伏,开口道,“奴婢哪能跟您比,您龙精虎猛的!”

“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乱用成语!”朱雄英笑着,继续超前跑去。

“快!”贾贵指挥着其他跟着跑的太监们,“跟上,殿下磕破一块皮,杂家活吞了你们!”

小小的朱雄英在前,一串太监在后,蜿蜒成行。

他气喘嘘嘘的出了紫禁城的西六宫,穿过左安门,闲庭信步一般的来到外廷。巍峨的殿宇恢弘大气,充满大国风范。与后宫不同,这里没有那么多宫女太监,到处是身披铁甲的精锐武士。

这些侍卫要么是军中选拔的百战之兵,要么是上过战场身有军功的勋贵子弟,个个威武不凡。外廷之中,满是一片肃杀之气。

“愣啥呢,殿下来了,还不行礼!”

贾贵挥着拂尘,对着周边的侍卫怒斥道,“刀枪都拿远点!”

“无妨!”朱雄英小大人一样背着手,正色道,“都是大明的好儿郎,还能伤了孤不成!”

说着,他走到一个面容黢黑的汉子跟前,好奇的捏了下对方的铁甲。

真是铁甲,闪闪发亮入手发烫。整副盔甲全是鱼鳞片,胸口挂着一块明亮的护心镜。头上是带尖的枪盔,连脖子都被包裹着。

“大热天的,辛苦你们了!”朱雄英笑道。

“臣等不敢!”众侍卫行礼,甲片铿锵作响,金戈铁马之气扑面而来。

“臣等职责所在!”

此时的大明可谓战无不胜,北征元蒙,南征云南缅甸不臣,西边威震吐蕃,南则威服安南。

两宋以来,北方胡人南下牧马,国土沦丧汉儿家破人亡。血肉之躯抵挡不过胡人的马蹄,纵然身死也不免被胡人嘲笑汉人软弱。

但大元末世以来,洪武帝朱元璋带领汉家儿郎,南征北战。从南到北一统天下,远征大漠胡人胆寒。收复燕云十六州,一扫汉家数百年颓唐。

这时的大明将士,骄狂得不可一世。

见朱雄英好奇的摸着侍卫们的盔甲,贾贵点头哈腰的说道,“殿下,外头日头大,奴婢带您找个地方歇歇!”

跑了许久,朱雄英也累了,看看前方的大殿,“好,去奉天殿看看!”

说完,不等别人说话,自顾自的朝前走。

奉天殿,奉天承运之意。

寓意大明受命于天,不但是举行大朝会的地方,还是朱元璋平日居住的寝宫,召见臣子奏对军国大事的所在。

一路上,宫人见皇太孙亲至,都赶紧俯身行礼。

他是皇太孙,这宫里没有他不能去的地方,一路畅通无阻。从侧门进了大殿之后,直奔后面朱元璋所住的寝宫。

可他,马上就被人拦住。

“哎吆,小祖宗!”朱元璋的贴身太监朴国昌挡住去路,小声道,“陛下正和太子殿下召见太师呢,可不敢这个时候进去!”

太师?李善长?

朱英雄沉思片刻,现在是洪武十五年,正是李善长为大明丞相的时候。

这位如同汉代萧何一般的人物,跟随洪武帝起家,一路南征北战居功甚伟。但洪武二十三年,还是被皇帝处死。

倒不是他功高震主,而是因为他是淮西集团的领袖。淮西集团在朝堂根深蒂固,他们要么是亲戚要么是战友。这些人串通起来,把持朝中的关键位置,排除异己,非淮人不得担任要职。

朱雄英的记忆中,似乎听过朱标私下念叨几次,大明开国的左丞相杨宪,还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刘伯温,都被他们这些淮人集团打压,甚至他们的身死,都有李善长主导的淮人的集团的影子。

“你带孤,悄悄去看看!”朱雄英沉思一会,小声开口。

“奴婢可不敢!”朴国昌大惊失色,“皇爷知道了,奴婢小命不保!”

“哦!”朱雄英笑笑,“你怕皇祖父,就不怕孤?”

朴国昌顿时愣住,眼前这位小祖宗,他哪敢得罪。要是皇上知道他怠慢了宝贝大孙子,直接扒了他的皮。

想了片刻,开口道,“那殿下您委屈会,别说话。奴婢带您过去!”

主仆二人,蹑手蹑脚的走到朱元璋议事的殿外。朱英雄贴着门缝往里看,朴国昌则是躲得远远的。至于贾贵,他压根就不敢进来。

大明开国不久,简朴为美,军国要是为先。

即便是朱元璋居住的地方,也不见得富丽堂皇。殿中没有华贵的陈设,除了一张雕龙的椅子外,反而满是沙盘地图兵器等物,墙上还悬挂着一张硕大的漠北地图,殿中充满肃杀金戈铁马之气。

“自一月始,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春,历经大战终于收复云南。元梁王身死,段氏归降,西番摄于天朝兵威,纷纷上表称臣。”

“两位侯爷上了折子,接下来是班师回朝,还是打下去,还望陛下圣裁!”

“还有设置土司,安抚降人,也要陛下给个章程!”

殿中,御阶之下,群臣肃立。

韩国公李善长在首位,缓缓开口,奏报着边疆战事。

朱雄英在外头,默默的打量着这位历史上名臣。他个子不高,其貌不扬,身材也刚刚好,长须飘飘,说话的声音有些粗但格外响亮。若是脱下官服,跟寻常人家的老汉,也没啥区别。

洪武皇帝朱元璋冷着脸,坐在龙椅上侧耳倾听。他身边坐在圆凳上,身材微胖,微微皱眉思索的,是大明储君,东宫太子朱标。

爷俩面容有几分相似,都是方方正正的脸盘,胡须浓密。但两人的气势,却不能同日而语。

皇太子神色温和,像是锋芒内敛的古玉。

而皇帝,则是像一把锋芒毕露的宝剑。

洪武帝已过知天命的年纪,可不甚显老。坐在那里不动如山,偶尔眼光流露,精光四溢。

这位提剑起淮西,华夏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皇帝,即便是低着头,身上只是穿着普通百姓的衣衫,甚至有几个补丁。脸上没有过多表情,只是坐在那里,也让人不敢直视。

天子之势,不怒自威。

李善长见皇帝和太子没表态,继续说道,“云南缅甸那边,几个土司都给朝廷上了折子,态度非常恭顺,都求着皇上册封。您看,到底是给他们个什么头衔,安抚他们?”

“给个球,一堆见风使舵的货,刀子不架他们脖子上,他们不知道害怕!”朱元璋冷冷开口,“先前,那些蛮子,还想跟咱大明抖威风,现在咋老实了?说好话不听,非要咱发兵砍他们,一群贱皮子货色!”

洪武帝出身草莽,说话办事就是这种风格。就算是写圣旨,也多是大白话。群臣听了只是一笑,也不以为意。

反而太子朱标笑着劝道,“父皇,那些土司毕竟是归顺大明了,还是要以礼相待!”

殿外的朱雄英明白了,这说的是云南的战事

北元被打出中原之后,云南那边还有些余孽,而且这时的云南也掌管着缅甸一些地方。中原改朝换代,这些边疆地方的土司就开始作妖。云南还好,缅甸闹的厉害。他们仗着山林茂密,没少给大明找麻烦。

更有甚者,缅甸王朝当年被大元所灭。那些土司失去天朝管束之后,居然想再建王朝,自立为王。

“随便给仨瓜俩枣,封个官了事!”老爷子想想,“他们归顺,是咱们打得他疼了,可不是良心发现,知道自己错了!这样的狼羔子,养不熟!”说着,又大声道,“告诉沐英,多多整备兵马,日后他们敢闹,直接屠了!”

“霸气!”

“到底是开国之主!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皇帝!”殿外的朱雄英赞叹一声。

古往今来,中华不乏雄主。但是像朱元璋这么务实,这么直白的皇帝,还真没几个。

韩国公李善长开口道,“陛下的意思?缅甸那半边还要打?”

朱元璋想想,“哎,山高路远。这一大仗几十万大军吃喝拉撒,全靠中原供应,百姓不堪重负。缅甸那地方,鸟都不拉屎,占了也没多大用处。既然他们被打怕了,咱们也见好就收!”

“将士们思想情切,让他们回来该干啥干啥!”说着,朱元璋脸色更加不好,开口道,“屁帘大的地方还赛脸,真是不自量力。咱们大明劳师远征,花了多少钱粮!”

随后,又对李善长说道,“老李,你给咱算算,他娘的这钱粮跟流水似的,到底用了多少?”

“臣现在还没有明细,明日臣带着户部的账册前来奏报陛下!”李善长笑道。

“不打了!”朱元璋再叹息一声,对朱标道,“儿子,记住了。当皇上千万不能因怒兴兵,打仗打的是钱粮是银子。赫赫军功都是狗屁,老百姓汗珠子摔成八瓣种的粮食上缴国库,可不是让咱们这么用的!”

“记住,不能好大喜功。隋炀帝就是前车之鉴,大明百废待兴,不能随便折腾!”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朱标肃容道。

可是,殿外突然响起一个清脆的声音。

“皇祖父,不能不打,要打下去!”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