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1年俄军才明白:乌克兰问题出在这?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俄军跟乌军在红军城这个地方已经对峙了一年多,天天猛攻猛打,结果呢?硬是啃不下来这块“硬骨头”。最近,俄军高层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让人不得不感慨:原来打仗不是光靠人海战术就能解决问题的。
你想想看,一个军事大国,打了一年多才发现症结所在,这事儿确实有点意思。
终于不硬碰硬了
前段时间,俄军中央军区的主力部队在红军城正面和侧翼,就像撞了南墙的牛一样,硬是要跟乌军的堡垒群死磕。天天发起攻势,天天用人命去填,可就是拿不下来。
俄罗斯军方高层这才恍然大悟:问题不在于前线的那几个碉堡有多难打,而是乌军的武器弹药和物资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往前线运。你想啊,阵地里的乌军虽然日子不好过,可人家有无人机,有炮弹,有反坦克导弹,那就能一直跟你耗下去。
这就好比你想把一个人饿死,可他家里一直有人给他送饭,你说能饿得死吗?
更要命的是,乌军除了地面的公路运输,还有煤矿地下的隧道可以运东西。俄军要想完全切断这些补给线,得用多少钻地弹才能把整个地下隧道体系给端掉?这账一算,俄军高层心里就有数了。
找到了“七寸”
俄军终于发现了乌军的软肋——哈尔科夫。这个地方可了不得,有巨大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还有大规模的仓库区域。说白了,这里就是整个顿巴斯地区乌军的“大粮仓”。
你打个比方,如果把顿巴斯比作人体,那哈尔科夫就是心脏,各条运输线就是血管。你光在手指头上划几刀,人死不了,可你要是把心脏给摘了,那就完蛋了。
俄军这次学精了,第一次大规模打击了乌克兰哈尔科夫州洛佐瓦市的后勤枢纽系统。这地方有乌军的大型军用仓库,有军营,有铁路枢纽,还有火车站。最关键的是,洛佐瓦市的铁路直通顿涅茨克州乌军的核心阵地斯拉维扬斯克,而斯拉维扬斯克正好是红军城后方的物资补给中心。
这一招叫“釜底抽薪”,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一顿猛烈攻击
俄军这次动了真格的,发射了35架天竺葵-3简易型巡航导弹,还有1架闪电无人机,对着洛佐瓦市就是一顿狂轰滥炸。
据SHOT频道的消息人士说,在那些企业和仓库附近都能听到爆炸声,连无人机制造厂都没跑掉。更厉害的是,连铁路系统都遭到了无人机的精确打击。
俄罗斯军事专家尤里·波多利亚卡就直接点破了:洛佐瓦亚作为重要枢纽站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俄军这次的打击,就是打中了康斯坦丁诺夫斯科耶和红军城乌克兰守军最要害的地方。这一下子,整个前线的乌军都可能瘫痪。
不过话说回来,都一年多了,俄军怎么现在才想起来要打这个地方?这作战思维确实有点儿死板。
普京不吃特朗普那套
更有意思的来了。路透社报道说,俄罗斯根本不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当回事。按照特朗普的要求,这个星期五之前,俄军必须停火。
可普京和俄罗斯总参谋部压根儿就不买账。他们现在坚信俄罗斯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不会因为特朗普想结束战争就真的结束战争。俄方甚至觉得特朗普就是在虚张声势,不会有什么实际行动。
你想想也是,都打到这个份儿上了,怎么可能因为一句话就收手?
数字背后的残酷真相
俄罗斯总参谋部认为,顿涅茨克乌军战线将会在2-3个月以后出现崩溃。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持续攻击,耗到乌军撑不住为止。
这里有个很关键的数据。乌克兰志愿者玛丽亚·柏林斯卡娅给出了一个让人心惊的统计:乌军平均一天要阵亡300人,负伤750人,还有500人逃跑。加起来每天就要减少1550人。
你算算这个账:一个月就是46500人。可乌军一个月只能动员2万人,这样下来,每个月就要净减员26500人。一年下来就是31.8万人,而整个乌军的兵力也就70多万人。
这个数字如果是真的,那确实挺要命的。
俄军越打越有底气
反过来看俄方,俄罗斯的力量还在持续加强,一年可以增加12万人。关键是人家还没有总动员。特别是俄罗斯已经计划在今年再建立10个野战师,现在已经完成了2个师的组建。
到明年,俄军再向前线投入10个师,乌军确实很难顶住。甚至有消息说,俄军有可能再次进攻基辅。
当然了,北约也没闲着。他们在加快军事援助乌克兰的步伐,乌克兰可以列出一个清单,一个清单价值5亿美元,欧洲国家各自认领采购。
荷兰批准了第一个5亿美元的援助武器包,挪威、丹麦、瑞典合资搞了第2个5亿美元的援助武器包,主要包括MIM-104“爱国者”防空系统弹药、MIM-23“霍克”防空系统、装甲车辆和弹药。
谁能笑到最后?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问题:现代战争到底比拼的是什么?
从俄军这次战术调整可以看出来,光有人多势众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打对地方。就像武侠小说里说的,要找到敌人的“死穴”,一击必中。
俄军用了一年多时间才想明白这个道理,不得不说确实有点儿慢。可一旦想明白了,效果立竿见影。
这场冲突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各方都在拼消耗。俄方觉得自己底子厚,能耗得过乌克兰;北约觉得自己技术先进,能帮乌克兰顶住;乌克兰觉得自己有民心,能坚持到底。
到底谁的判断对,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见分晓了。
从这次俄军的战术调整来看,现代战争确实不是光靠勇气和数量就能解决的。后勤保障、战略思维、国际支持,这些因素缺一不可。
最关键的是,这场冲突已经不只是俄乌两国之间的事儿了,背后牵扯的国际博弈更加复杂。特朗普的停火要求被无视,说明各方都觉得还没到可以坐下来谈判的时候。
你觉得这场冲突最后会怎么收场?俄军的这次战术调整真的能改变战局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