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6抵债变废铁中国航发意外捡漏王

产品展示 2025-08-02 18:53:59 54

1979年盛夏,北京西郊宾馆的空调呼呼作响,却吹不散谈判桌上的火药味。索马里国防部长阿卜杜勒的军装后背洇出深色汗渍,手指不停敲击着桌面那摞歼6战机的技术参数表。"每架150万美金?这价钱够买三辆坦克了!"他操着带阿拉伯口音的英语嚷嚷,旁边翻译急得直搓手。中国代表老张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叶梗在杯底竖得像根避雷针——这单生意要黄。

谁能想到这场军售会变成持续十年的跨国追债连续剧。索马里刚打完欧加登战争,国库穷得叮当响,飞行员半年没领到津贴,却敢拍胸脯签下五年分期付款的合同。交付首批歼6那天,摩加迪沙机场的地勤围着战机直转悠,有个黑人士兵摸着机翼嘀咕:"这铁鸟能换多少袋面粉?"他们连基础维修工具都没备齐,中国工程师临走时偷偷在机库里塞了半箱扳手。

追债小组第七次踏上非洲土地时,领队老王在日记本上画了七个正字。索马里军官们早练就了太极功夫,不是推说财政部长出国考察,就是端出当地特产乳香当利息。最绝的是某次会谈,对方突然摊开地图:"要不划段海岸线给你们抵债?"气得老张差点把钢笔撅断。后来他们在机场仓库发现那批歼6,仪表盘被拆得只剩窟窿眼,油污在水泥地上洇出诡异的图腾花纹。

那四台抵债的苏联AL-21F-3发动机倒是意外成了"捡漏王"。沈阳研究所的专家们像解剖外星科技似的围着生锈的引擎打转,有个老技师激动得眼镜直打滑:"乖乖!米格23的心脏啊!"后来国产涡喷13的燃烧室改进方案,就是照着这些"废铁"逆向研发的。而索马里人永远不知道,他们当破烂处理的铁疙瘩,帮中国航发技术往前蹿了至少五年。

军火生意场上的丛林法则,在这笔烂账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年合同里没写明白石油抵账的汇率条款,结果被中东土豪用浮动油价坑掉半架枭龙;没经历过民兵扛着RPG抢零件的阵仗,后来巴基斯坦生产线也不会装上三重密码锁。老张退休前总跟徒弟念叨:"看见没?非洲兄弟给你上的课,比哈佛商学院还值钱!"

如今摩加迪沙港依旧停满各国军舰,只是再没人提起那些锈成雕塑的歼6。倒是有军迷在二手市场淘到个带阿拉伯文刻印的歼6方向舵,发论坛问是不是文物。下面神回复刷了十几楼:"建议挂闲鱼,标价3310万,备注支持索马里海岸线分期付款。"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