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英达反击高调宣布喜讯,众多明星前来露面挣足了面子
你见过这种情况吗?一群大牌明星,平时风头强劲,行程排到明年,但为了同一个人,竟然乐意放低姿态,聚集在一起。
更别提,这个人身上还背着一堆骂名,在网上一度被称作渣男和冷血爸。
11月2号,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一场话剧的发布会,结果弄得像电影节走红毯一样热闹。李诚儒、黄宏、王劲松、刘威、那威这几位,哪个单拿出来不是大有来头的人物啊?
他们一群人都站在台上,不是为了自己新剧做宣传,而是为了一个叫英达的哥们,站台为一出叫《钦差大臣》的话剧。
这个消息一出来,网上立马热闹起来,大家都在讨论。有人感叹,英达这可真是脸皮厚到不行啊!有人也想不明白,他怎么还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毕竟,在很多人心里,英达早就成了“前夫哥”和“亲爹届反面教材”的耻辱代表。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被前妻宋丹丹在微博上骂得一文不值、被儿子巴图控诉得满脸委屈的男人,到底凭啥能让半个娱乐圈的老戏骨都愿意为他拼命呢?
这是作品的吸引力吗?这就是人情世故呗?要不就是他根本就不在乎那些争议,照样活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
发布会现场,英达身穿一套正儿八经的西装,脸上挂着他那招牌的淡淡微笑。他没躲避闪光灯,也没故意装可怜,而是像老朋友见面一样,慢慢聊起他和《钦差大臣》的故事。
他说他从小就喜欢看俄罗斯文学,果戈里是他入门戏剧的启蒙老师。英达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透着光,那是一种只有真心喜欢才会有的热情。
他还说这部戏是1836年写的,鲁迅先生那会儿就给咱们中国介绍过来了。快两百年了,这玩意儿在世界各地还老是在演,真是经典的魅力啊!
他甚至举了个很形象的例子,眼下就像刚进厨房的新厨师,还在忙着洗菜和准备食材呢。
我不能说这锅菜绝对好吃,但有果戈里的基础,还有这帮优秀的演员,他敢说不会随便糊弄观众。要是戏砸了,那就是他的导演水平不行!
这份揽下所有责任的态度,多少有点像老一辈艺术家的直率。那些老戏骨们其实也是瞅着这份直爽和英达的真本事来的。
首先是黄宏,那个春晚舞台上永远的老面孔,脸上严肃得很,说自己跟英达是四十年的朋友了,以前总是在搞笑创作上聊得热火朝天,就是一直没找到机会一起搞事。
这回英达一开口,他马上就答应了。英达对喜剧的节奏掌握得特别好,舞台的安排也很到位,这可是实打实的本事。
还有王劲松,这位公认的“戏痴”,感慨地说,舞台是最有活力的地方,英达导演能让他们这些演员在这里尽情发挥,这种机会可是常人难得的。
让人意外的是,《钦差大臣》里竟然有“双黄蛋”,李诚儒和黄宏会在不同的场次里演同一个角色。光这创意,就够让观众心痒痒的了。
这部戏不仅要在北京首演,还要去深圳、长沙等十多个地方巡演25场呢。这阵势、这帮人,简直就是给沉寂已久的中国话剧舞台来了一针“激活剂”啊!
光鲜亮丽的背后,掩盖不了那些故意不提的往事。
当英达在发布会上滔滔不绝,老戏骨们围着他捧场时,很多网友却在评论区留言,问他被前妻和儿子那么痛批,他咋还能静下心来搞创作呢?换了别人早就和网友杠上了!
这就是英达的性格,他基本上不搭理人。面对众多的指责,他就像块石头一样,一动不动。
有人说他心里有愧,所以不敢反驳,也有人说他根本不在乎,觉得这事儿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不过更多人觉得,这种不还嘴,其实就是一种反击。
在网络上跟人争个对错,不如干脆拿出自己的作品来证明自己。这份硬气,正是英达这些年一直咬牙坚持的。
要真正了解这份硬核背后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伤痛,得翻回去看看那段风风火火的往事。
宋丹丹和英达的婚姻散了,巴图的童年成了最大的苦主。2011年,宋丹丹在微博上狠狠批评英达,引起了很大反响。
她控诉英达在巴图7岁时,儿子向他求带出去玩,被拒绝了;到了11岁,儿子想要个电话,也没能要到。
最让人感到凉心的,就是2003年那年冷得透骨的冬天。
14岁的巴图在爷爷英若诚的灵堂外等了三个小时,就为了能给爷爷磕个头,结果被保安给拦住了,理由是英达说了,非姓英的不能进。
这一幕被媒体拍到,照片一上网,大家都惊呆了。谁能想到,夫妻之间的矛盾,会连累到孩子,居然连亲人的葬礼都不让他们去?
巴图长大后,也在采访里说过这些话。他说小时候在街头碰到他爸,乐得都想冲过去抱抱他,结果要么被当成空气,要么就给推开了。
那种在原地站着,看着老爸背影偷偷流泪的感觉,他到现在都忘不了。
更让人搞不懂的是英达的双重标准。跟梁欢再婚后,他把小儿子英如镝生下,真的是拼尽了全力。
光是培养英如镝打冰球,就花了好几千万元,找外教、陪着训练,还带着儿子上亲子节目,尽显父爱。
巴图,宋丹丹说,离婚以后英达连一分钱抚养费都没给过。巴图后来去美国读书,所有的花费都是宋丹丹一人搞定的。
英达和英如镝在综艺节目里乐呵呵享受家庭时光,而巴图却还在东奔西跑做杂工,最后靠直播卖货才熬出了经济独立的生活。
最让人心痛的,就是英达对巴图身份的否定。他曾在采访里说过“巴图这个名字得打个问号”,意思是巴图可能不是亲生的。
这句话就像一把刀,狠狠地扎进了巴图的心里,让他成了大家口中的谈资。
就连2014年,英达都想通过法律手段让巴图改姓,彻底和“英家”撇清关系,最后还是宋丹丹拼命才把这事给拦住了。
这场仇恨甚至波及到了孩子们身上。今年,宋丹丹把一套值12亿的别墅公证给了孙子,还特别加了一条:以后不能改姓英,要是改了就得收回去。
巴图用实际行动支持妈妈,两个儿子都跟着姓“宋”了。有人问他要不要回去认亲时,他干脆一声“没必要”,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面对这些批评和指控,英达还是选择了不说话。他就只知道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创作上。
英达的喜剧才华和导演水平,真是没得说!上世纪90年代,一部《我爱我家》让他成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创者。
后来《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等剧,也都是大家都爱看的火爆剧。他懂笑话,也懂人心。作为北京人艺的导演,他对舞台的把控那真是轻车熟路。
这次导演《钦差大臣》,其实是他多年的一个心愿——把果戈里的经典讽刺喜剧带到中国舞台上,一直是他心里想实现的一个梦想。
这份创作态度,估计就是英达最厉害的反击了。家庭争吵再热闹,最后也就是一时的闲聊而已。好的作品,就像时间的桥梁,总能被一代又一代的人铭记。
现在的英达除了排练和宣传《钦差大臣》,几乎没参加啥综艺和商业活动,也很少接受采访。就算上了采访,也是只谈作品,不谈自己的私事。
巴图那边现在日子过得还不错嘛。直播带货搞得热火朝天,偶尔也接点影视剧的小配角。他和老婆孩子的日子过得简单又幸福。
宋丹丹早就不太提过去的事儿了,偶尔在综艺节目里聊起带孩子,也就一句:孩子健康快乐就行了。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