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名嘴主持人今昔对比,撒贝宁年轻时帅气又才华横溢,他在《今日说法》中严肃认真,综艺里却轻松搞笑,双面形象引发观众热议与喜爱

意昂体育介绍 2025-11-22 21:35:25 85

我说真的,就刚才刷到撒贝宁那个热搜,我手机差点没扔出去。怎么就,怎么就每次都能看到这种把人都说烂了的事儿,还当新闻一样反复炒啊?我寻思着,咱们这代人,谁还没看过几眼《今日说法》,谁还不知道小撒这人是个什么路子?非得翻来覆去地讲他严肃和搞笑的“两幅面孔”,真是让人看得我眼皮子直跳。

这事儿明明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架不住每次都能有人拿出来“怀旧”,拿出来“感慨”。我就纳闷了,难道大家这十年八年都没看电视吗?还是说,现在新媒体的门槛是越来越低了,随便找个旧话题就能蹭热度?每次看到这种“今昔对比”的标题,我就忍不住要叹气,这“今”和“昔”之间,到底隔了多少年,才能让人觉得这是个事儿啊?

以前啊,我记得大概是在2015年左右吧,他上那个《了不起的挑战》,从那时候开始,大家才算真正认识到《今日说法》之外的撒贝宁。那时候微博上就炸了锅了,各种段子和表情包满天飞,说他“终于放飞自我了”。那会儿是真的新鲜,是真的有点意思。因为在此之前,大众对他的印象确实大多停留在法制节目那个严肃的舞台上。彼时,他甚至被中国播音主持协会评选为“金话筒奖”的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份荣誉,可不是靠插科打诨就能拿到的,那可是实打实的专业认可。

可现在是2024年了,我都快忘了上一次看到他穿西装一本正经在屏幕上讲案子是哪年哪月了。他现在更多活跃在各种综艺节目,从《明星大侦探》到《开讲啦》,再到后面的《你好生活》,哪个不是他那插科打诨、幽默风趣的形象深入人心?他那些金句,他那些表情包,现在随便打开个社交平台,不都能看到一堆吗?这都成了他标签的一部分了,怎么还能被拿出来当个“新发现”一样反复念叨呢?难道这年头,大家集体失忆了?还是说,咱们的记忆力真的只有七秒,一转眼就忘了上周大家还在玩他的哪个梗?

这媒体啊,总是喜欢把人塑造成一个“标签”,然后在这个标签上反复做文章。撒贝宁的标签,从“法制节目的严肃主持人”到“综艺里的小机灵鬼”,这个转变,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这中间,其实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自然延伸和拓宽,也是他个人魅力多面性的展现。2019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过一个电视综艺节目收视报告,里面提到益智类和文化类综艺的观众粘性在逐年提高,撒贝宁这种自带知识储备又能活跃气氛的主持人,恰好就搭上了这趟车,成了很多节目的“香饽饽”。这本身就是他顺应市场变化,进行自我调整和发展的结果。

但每次看到“撒贝宁两副面孔”这种字眼,我总觉得有点被按头的感觉。就好像,你必须得承认他这俩形象有巨大的反差,必须得感慨他“原来是这样的人”。可对我来说,早就见怪不怪了啊。人本来就是多面的,谁上班不是一套,下班又是另一套?难不成,我们下班回家脱掉西装换上睡衣,就开始变了个物种?这又不是什么人格分裂,不就是人家私下性格活泼点,工作需要又很认真吗?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这事儿就像你明知道今天周五,但总有人非要提醒你今天是周五,然后还配一张“终于周五了”的图,就,挺没劲的。

我真的觉得,有些所谓的“热搜”,就是硬生生造出来的。它不讨论人家的专业能力,不探讨人家的节目内容,就盯着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反差”不放。这种内容,除了收割一波又一波的流量,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呢?难道我们真的就那么匮乏,匮乏到只能靠这种“老梗新炒”来填补空虚吗?下次再看到类似的话题,我真的,要气笑了。咱们能不能别再拿这些老掉牙的事情来骗流量了?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的好吗。

声明:个人观念点,结合其他网络信息写的,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