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与驻军分摊矛盾升级,美日韩同盟关系如何应对信任裂痕?

意昂体育介绍 2025-11-21 04:36:03 138

交易型同盟的代价:232关税与驻军分摊撕裂美日韩信任

这场博弈不在账面传闻里,而在关税、盟约和预算的针脚上。东京霞关的会议室、首尔龙山的谈判桌,气氛都一样紧:钱、配额、承诺。

先看铁的条款。美国依据“贸易扩展法232条款”对钢铝加征25%与10%关税,理由写得明白——“威胁损害美国国家安全”。文件落地,日韩制造链被迫重排,车企与钢企在利润表上找缝隙。

再看驻军账。特朗普任内要求韩国把SMA(驻军经费分摊)抬到50亿美元,近五倍。韩联社在2020年报道引述政府人士直言:“前所未有且不可接受。”谈不拢,协议拖到拜登时期才恢复常态,增幅回到两位数。

日本的打法更迂回。面对汽车关税威胁,东京先稳市场,后谈技术规则;到2022年,美日就钢铁达成配额免税安排,把伤害控在可管理范围。但企业心里有数:不确定性仍在。

钱从哪里来?美国《芯片与科学法》给出527亿美元补贴,其余多为研发授权;G7的PGII喊出到2027年动员6000亿美元全球基础设施资金。盟友要掏的,不再只是市场开放,而是财政资源与产业链迁移成本。

信任怎么折损?当同盟关系被算成买卖,国会与选民就会问:换到什么?韩国国会对SMA的上限有政治约束,日本预算每年拉锯,霞关要给企业一个可预期的“路线图”。华盛顿也要解释:232与产业补贴的边界在哪里,WTO的争端怎么收场。

撤不撤关税、涨不涨分摊,都在测试彼此底线。日韩学会拖、改、分步试点;美国以规则与豁免做筹码。IPEF供应链、关键矿产、数据跨境的新框架,正在把贸易变成安全议题的一部分——代价更高,也更难退场。

一句话点破:把同盟做成账本,短期能压价,长期易失信。东亚企业更关心的是三年、五年能否稳单、稳能耗、稳人才,而不是一次性的政治标语。

你所在国家的企业,如何应对232、配额和产业补贴的交叉压力?欢迎讲讲本地的做法与得失。山不转水转,策略要先转。

编辑: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