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成了香饽饽?峰会一结束,就有国家连忙递交申请书

意昂体育介绍 2025-09-11 03:56:34 54

前言

曾经被西方媒体嘲笑为"发展中国家抱团取暖"的上合组织,如今却让越来越多国家主动递交申请书。

新的成员国,比如说亚美尼亚,也在这次峰会中收获颇丰。

这不,天津峰会的大幕刚刚落下,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就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表达加入意愿。

作者-水

27国齐聚的"香饽饽",让小国排队也要进

说起来,天津这座城市见过不少大场面。

但8月31日这天,27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一堂,还是让这座城市格外热闹。

上合组织峰会现场的盛况,远超很多人的预期。会议室里,各国领导人谈笑风生,仿佛老朋友聚会。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次峰会刚结束不到24小时。

尼泊尔总理奥利就急不可耐地召开新闻发布会。

他的话很直白:"尼泊尔期待成为正式成员国,我们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关系十分牢靠。"

这种迫切劲儿,活脱脱地说明了上合组织现在到底有多香。想想看,一个国家的总理,参加完会议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公开表态要加入,这份急切可见一斑。

不只是尼泊尔,近年来申请加入上合组织的国家越来越多。

从最初的6个创始国,到如今的27国大家庭,这条成长曲线本身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每次峰会结束后,总有新的国家表达加入意愿,就像排队买限量商品一样。差别在于,这里排队的是主权国家,抢的是合作机会。

这个组织竟然能让印度和巴基斯坦坐在同一张桌子前,让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战火刚熄灭时就握手言和。

这种魔力,连联合国都羡慕不已。

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话说,上合组织模式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吸引力"发自肺腑"。

当"选边站队"遇到"有事商量",结果一目了然

要说上合组织为什么这么受欢迎,答案其实很简单。

它不逼着谁选边站队。

这在当今世界,简直是一股清流。想想看,美国的那些盟友体系,哪个不是要求成员必须跟着自己的节拍走?

北约扩张时,新成员国得承诺把GDP的2%用于军费。

印太战略推出时,参与国必须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

上合组织奉行的是"协商一致、互相信任、互利共赢"的原则。

有分歧?坐下来聊。有问题?商量着解决。就算在某个议题上谈不拢,也不妨碍在其他领域继续合作。

这次天津峰会就是最好的例子。

印度和巴基斯坦刚刚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起了冲突,两国总理却能在会场里正常交流。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前不久还在纳卡地区兵戎相见,现在也能坐在同一个会议室里讨论经济合作。

这种"搁置争议、共商发展"的智慧,在其他国际组织里很难见到。

相比之下,上合组织的这套做法显得格外珍贵。它不强求所有成员在每个问题上都保持一致,而是寻找最大公约数。

更重要的是,这里说话不看国家大小。

哪怕是像吉尔吉斯斯坦这样的小国,发言时大家也会认认真真地听。

这种平等对话的氛围,对习惯了被大国指手画脚的小国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露。

一条"天路"如何改写小国外交密码

尼泊尔对上合组织的渴望,其实有着深层的现实考量。

这个被中国和印度夹在中间的内陆小国,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尤其是面对印度这个邻居,尼泊尔经常感到力不从心。

2015年,印度因为不满尼泊尔新宪法,直接关闭了边境口岸。

这一关就是几个月,尼泊尔国内燃料短缺,民众生活陷入困境。

那种被人卡住脖子的滋味,让尼泊尔政府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正是在那个时候,中国提出的中尼铁路项目,就像一束光照进了尼泊尔的心里。

这条铁路如果建成,将彻底改变尼泊尔的地缘困境。

从拉萨到加德满都,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天路",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希望之路。

有了这条路,尼泊尔就不用再完全依赖印度的港口和通道。

货物可以通过中国的港口运输,贸易伙伴也可以更加多元化。

更让尼泊尔感动的是,中国说到做到。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领导人就承诺,青藏铁路建成后会延伸到尼泊尔。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中国没有忘记这个承诺。

2016年,双方正式启动可行性研究。

2022年,中国专家组抵达加德满都,实地勘测线路。

这种言出必行的作风,让尼泊尔看到了什么叫靠谱的伙伴。

对比一下印度的表现:承诺的援助项目经常拖延,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更让尼泊尔不满的是,印度总是想要指手画脚。

尼泊尔制定什么政策,印度要管;尼泊尔和谁合作,印度也要管。

这种"南亚大哥"的架子,让尼泊尔越来越反感。

相比之下,中国和上合组织的做法就温和得多。

合作项目实实在在,不附加政治条件;外交往来相互尊重,不强加价值观念。

从"6国俱乐部"到"27国大家庭"的密码

上合组织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它的魅力源于一种全新的国际合作理念。

2001年成立时,只有中俄哈吉塔乌6个国家,被西方媒体嘲笑为"地区性小组织"。

如今,27个国家济济一堂,覆盖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这种发展速度,连联合国都刮目相看。

秘诀在哪里?

首先是制度创新。

这次天津峰会通过的《天津宣言》,就有一个看似不起眼却意义深远的改革:将"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统一为"上合组织伙伴"。

这个变化降低了加入门槛,向世界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包容。

其次是务实合作。

上合组织不搞空头承诺,每次峰会都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

这次会议签署了24份合作协议,新成立了6个合作中心,其中3个落户天津。

绿色产业、数字经济、职业教育,每个领域都有具体的合作项目和实施方案。

这种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能力,是很多国际组织都缺乏的。

更重要的是价值理念。

"上海精神"强调的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这16个字,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但上合组织真的做到了。

在这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一言九鼎,也没有哪个国家会被边缘化。

大家都是平等的伙伴,共同的发展伙伴。

这种模式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它能带来经济利益,更在于它体现了一种新型国际关系。

在传统的国际体系中,强者制定规则,弱者只能服从。

而在上合组织框架内,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利益是大家共同分享的。

这种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为国际关系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难怪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加入这个大家庭。

因为在这里,它们看到的不是竞争和对抗,而是合作和共赢。

结语

上合组织的成功,说到底是因为它读懂了各国内心深处的渴望——不是选边站队的焦虑,而是携手发展的希望。

随着更多国家认识到"朋友多了路好走"的道理,这种东方式的多边主义必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你觉得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小国的智慧能给我们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