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闪电突袭15公里,乌核心防线告急,亚速旅彻底绝望
无人机化身“狼群”,地下矿道成“索命”奇兵!红军城已非简单战场,而是俄军构建的立体化死亡围城。11万大军布下三道绞索,将7000乌军与亚速营主力困死其中。补给尽绝,外援无望,顿巴斯的核心枢纽正走向最惨烈结局,乌克兰防线或将全线崩溃!
2024年8月11日傍晚,战火弥漫的乌克兰东部,一道声嘶力竭的呼救撕裂了空气。发出这绝望呐喊的,是“亚速营”的元老级人物,乌军第12“亚速”特种旅前参谋长博格丹·克罗特维奇。
他直接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喊话,字里行间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困顿与恐惧。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毫不夸张地说,形势完全是一团糟,而且糟糕局面每天都在恶化。”
这不仅仅是一位前线军官的求援,更是一场军事灾难前夕的预警。克罗特维奇的言语如同一记重锤,敲击着人们对顿巴斯战况的认知,预示着一个残酷的军事结局正在迅速降临。
他声称,红军城和米尔诺格勒几乎已被俄军合围,顿河君士坦丁诺夫卡也陷入半包围状态,乌克兰军队主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他的声音里,没有了往日的强硬,只有对“红军城的包围圈很快会被彻底封锁”的担忧,以及“当前是救援红军城的最后机会了”的紧迫感。究竟是何等险恶的局面,能让素以顽强著称的“亚速营”高层,发出如此悲凉的求告?
答案,随着8月12日的媒体报道逐渐清晰。综合《基辅邮报》和《金融时报》等媒体的确认,俄军在顿涅茨克东部取得了令人震惊的进展,单日突击距离竟达到15公里。
在“过去24小时内”,俄罗斯军队更是占领了157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昭示着一场精心策划的围歼战正在上演。红军城,这个曾被乌军视为坚固堡垒的战略要地,正逐步被死神之手扼紧。
俄军此次战役,并非单纯的兵力堆积,而是一场现代军事战术的教科书式应用。他们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三层封锁体系”,将红军城内的7千名乌军,置于11万俄军的重重包围之下。
第一层,是外围的钢铁壁垒。俄军的第1近卫坦克军与彪悍的车臣部队构筑起一道坚实防线,牢牢控制着M30高速公路和横跨顿河的关键桥梁。
这道防线如同一堵移动的铁墙,彻底切断了红军城与后方的陆路联系。乌军曾尝试在苏贾方向进行反击,然而第47机步旅却在俄军的严密阻击下,损失了17辆装甲车,无功而返。
第二层,是空中的“无人机天网”。俄军将无人机技术发挥到了极致,如同无形的手掌,紧紧扼住了乌军的补给咽喉。仅仅7月份,俄军无人机就累计出动了6297架次,展现出压倒性的空中侦察和打击能力。
“柳叶刀”巡飞弹的打击半径已扩展至110公里,能够深入乌军纵深54公里,精确封锁重要的T0514公路,使得乌军的外部补给线几乎被完全截断。
战地记者鲁斯兰·塔塔里诺夫于8月12日晚的报道证实了这一点。他指出,“多布罗波利耶至克拉马托尔斯克的公路在诺沃沃达诺耶和彼得罗夫卡定居点地区被切断”。
第三层,是地面下的隐秘突袭。俄军特种部队充分利用了该地区复杂庞大的苏联矿道网络,出其不意地建立了7个隐蔽据点。他们携带“立方体”自杀式无人机,甚至能够通过地铁站和下水道发动突袭,让城内的防御工事形同虚设。
这种内外夹击、上下渗透的战术,让红军城内的乌军防不胜防。俄军第132旅突击队在赫里希涅村推进时,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装甲车直接碾过村庄的最后一公里公路。
这标志着对红军城的包围圈被彻底封闭,城内乌军的生路至此完全被切断。乌克兰群组Deepstate也抱怨称,俄军侦察小组甚至已渗透至多布罗皮利亚市郊,显示出其强大的渗透能力和对敌方后方的威胁。
在俄军精心构建的这套“绞肉机”中,红军城内的乌军仿佛被困在笼中的困兽,只能进行绝望而徒劳的挣扎。俄罗斯工程院通讯院士马克西姆·孔德拉季耶夫形象地将俄军的无人机战术比作“狼群”。
他解释道:“就像狼群袭击并撕碎猎物一样,无人机也以这种方式同时攻击军事目标。”这种“狼群”战术的恐怖之处在于,最多200架无人机可以同时扑向一个目标,形成饱和打击。
“微生物”FPV无人机配备了AI自主导引系统,即便在强烈的电磁干扰下,命中率仍能达到惊人的87%。而“天竺葵”-3无人机则能在9000米高空或50米低空灵活飞行,俯冲时速可达800公里,令乌军防不胜防。
俄军无人机甚至在水面上进行“猎杀”,将试图渡河突围的“亚速营”武装分子精准清除。整个战场,俨然变成了一个残酷的“死亡实验室”,任何微小的移动都可能招致致命打击。
城内的景象更是惨不忍睹。乌军士兵在废墟间进行着孤注一掷的游击战,然而后方补给线的彻底断绝,使得弹药和食物日益匮乏。战地医院的地板上血迹斑斑,医护人员面对着源源不断涌入的伤员,却无力回天。
在这绝望的深渊中,甚至有消息称外国雇佣兵在城内充当“督战队”,以暴力阻止乌军士兵撤退,进一步加剧了城内的混乱与恐慌。而在城市的边缘,一位年迈的老人坐在路边,对着被毁的家园哭嚎,他的哀鸣是这场战争对平民无情摧残的真实写照。
红军城内的炮火与哀嚎,不仅是乌克兰东部防线濒临崩塌的预兆,更直接牵动着更高层级的地缘政治棋局。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正面临着一个几乎无解的困境。
尽管形势异常艰难,他仍不愿从红军城撤军。泽连斯基曾明确表示:“如果我们今天从顿巴斯撤军——包括我们的防御工事、我们的阵地以及我们控制的高地,我们显然将为俄罗斯人打开一个桥头堡,让他们准备进攻。”
这番话语揭示了其深层忧虑:撤退,意味着将战略主动权拱手让给俄方,为俄军下一步的大规模攻势提供跳板。然而,不撤退,则意味着被困红军城的7千乌军和“亚速营”主力部队可能面临被全歼的风险,这无疑将是乌克兰武装力量的重大损失。
俄军在战场上取得的显著进展,尤其是在顿涅茨克东部的突破,将直接转化为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即将到来的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对一和谈中的重要筹码。
红军城包围圈的每一次收紧,乌军每一辆被摧毁的卡车,每一个失守的弹药库,都在无形中增加了普京在谈判桌上的分量。战场上的胜利,正以最直接的方式,为未来的政治博弈划定了更为强硬的底线。
红军城,这座顿涅茨克东部的关键枢纽,正成为现代围城战的一个残酷样本。它不仅展示了无人机“狼群”战术的致命效能,苏联矿道网络的战略价值,以及信息不对称下的绝望求援,更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本质和地缘政治的复杂缠绕。这场“绞杀战”的结局,无疑将对整个顿涅茨克战局,乃至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