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许家印坑得最惨的4个人,都是称兄道弟的好朋友!
恒大集团许家印的故事,令人深思。
早年,他身边聚集着众多商业巨头,彼此以兄弟相称,投资往来频繁。
然而,恒大债务危机爆发后,这些关系却成为了难以摆脱的泥潭,许多投入巨资的合作者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恒大资金链的断裂,产生了连锁反应。
早在2021年,恒大集团便已显现出债务问题,负债总额超过2万亿元。
尽管集团尝试通过出售资产来缓解困境,但收效甚微。
2021年8月,恒大公开承认存在债务违约风险,导致其股价大幅下跌。
同年9月,恒大财富产品出现兑付困难,供应商纷纷追讨欠款。
11月,许家印出售个人股份以注入资金,但这对于庞大的债务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恒大集团的项目遍布全国,但许多楼盘销售停滞,购房者开始维权。
2023年9月28日,许家印被采取强制措施,恒大集团的股票随即停牌。
停牌时间长达17个月,期间债权人多次召开会议,但债务重组谈判进展缓慢。
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下达清盘令,清盘人接管恒大事务。
在清盘过程中,恒大汽车等子公司面临资金短缺,业务受到阻碍。
2025年8月25日,恒大集团股票正式退市,股东权益大幅缩水。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对恒大集团造成了沉重打击,也使其合作企业陷入了资金紧张的局面。
多位企业家曾与恒大有过合作。
王文银的正威集团自2017年起投资恒大,最初以50亿元入股地产项目,后续累计投入近1300亿元。
双方合作的重点在于矿产与地产的联动,但恒大危机爆发后,正威集团的资金纠纷增多。
2023年,正威集团因欠款问题被限制高消费,王文银卸任了部分职务。
股权冻结和诉讼案件的增加导致集团规模缩减。
其损失主要来自投资贬值。
张近东的苏宁集团于2017年投资恒大200亿元,旨在支持其地产扩张。
然而,2020年恒大重组失败,苏宁未能收回投资,仅获得部分股权。
这些股权价值暴跌,导致苏宁资金链断裂。
2021年,苏宁失去控制权,引入国资进行调整。
家乐福业务受到波及,市值蒸发数十亿元。
2025年,苏宁系公司进入破产重整,负债超过千亿元。
张近东的损失巨大,企业转型面临挑战。
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在2014年投资恒大足球俱乐部12亿元,获得了50%的股权。
双方合作旨在推动体育与电商的结合,但恒大整体危机导致俱乐部资金短缺,投资中止,阿里巴巴体育布局受挫。
刘銮雄的华人置业从2015年起与恒大合作,集团收购其置业项目,帮助刘銮雄套现数百亿港元。
2017年,华人置业购入恒大6.5%的股份,总成本为136亿港元,三年间获得40多亿港元分红。
但在2021年恒大股票暴跌时,华人置业选择清仓,亏损超过100亿港元,汽车和物业投资也追加损失近100亿港元,总计超过200亿港元。
不过,由于早年获利颇丰,刘銮雄的财务状况相对稳定。
在恒大危机爆发后,王文银的正威集团深陷诉讼泥潭,2023年后股权冻结金额上亿元,新增执行金额达15亿元。
张近东的苏宁集团于2021年转向混合所有制,2025年进入破产重整,收缩业务线,加速线上线下整合。
其损失超过200亿元,企业需要重新融资。
马云的阿里巴巴专注于核心电商业务,将足球投资视为一次教训。
刘銮雄的华人置业在2021年清仓恒大股票后,于2023年完成私有化,投资转向其他领域,尽管亏损超过200亿港元,但早期套现近300亿港元,财务状况尚可。
恒大退市后,清盘工作持续推进,负债高达2.39万亿元,资产变现仅为20亿港元。
债权人申报总额达1.78万亿元,普通股东难以收回投资。
之后,这些企业家通过多元化经营寻求恢复,王文银专注于铜业,张近东推动数字化转型,马云强化生态建设,刘銮雄优化地产业务。
商业合作需谨慎,应全面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