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名表与茅台酒的共同困境:奢侈品如何应对实用主义时代

新闻动态 2025-08-04 10:31:49 78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工具是埃及人发明的水钟。水钟利用水的流动来计量时间的流逝,和现在还在使用的沙漏计时原理是一致的。

要说机械钟的发明专利,应该颁发给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他发明制造的漏水转浑天仪 ,可以看作最早用齿轮系统实现机械计时的机械钟。

北宋时期(11世纪)的苏颂最早发明的机械钟擒纵机构,仍是现代机械钟表的核心部件。无奈中国人没有将这项技术精细化。法国人掌握这一技术后,在12世纪将机械钟表制造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瑞士先进的钟表制造技术其实是从法国传入的。法国工匠1305年制造的机械报时钟至今还在博韦大教堂钟楼准确报时。后来由于宗教战争,法国优秀的钟表工匠纷纷逃到邻国瑞士。瑞士的钟表制造技术才后来居上。

工业革命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商品和人员的大流动使得准确计时成为迫切的需要。瑞士因其制造的钟表性能卓越,迅速占领了全球大部分市场。瑞士自然也就成了世界机械钟表制造的中心。

瑞士是钟表王国,也是最具旅游价值的目的国。到瑞士旅游的中国游客,大部分都会将钟表作为旅游纪念品的首选。除了仰慕瑞士钟表的品质精良外,购买同款钟表比在国内至少便宜四分之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瑞士钟表价格一路上涨。不少人购买中高档瑞士钟表,一方面是作为奢侈品佩戴,显示地位身份,同时也可以作为收藏品保值增值。二十多年前我就没有戴手表的习惯了。2017年到日内瓦,我还是忍不住买了两块手表。不过我和爱人一次都没有戴过,它们静静地躺在抽屉里8年了。我买的本就是中低档表,也从没想到过它们会保值增值。

如今中国成年人几乎是手机不离手了。因为手机必须集成计时功能,现在手表的功能基本上就是体现个人的生活习惯,作为正式社交场合的一种佩饰。

据专业市场调查机构统计,近年来,瑞士手表在国内的销量、价格都呈断崖式下降。过去门庭若市的瑞士手表专卖店如今门可罗雀。是谁打败了瑞士手表呢?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消费者心理的变化,是手机和各种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动辄集合十几项、几十项非常实用的功能。高档瑞士手表虽然也集成了一些辅助功能,但同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巨头们的智能设备相比就太小儿科了。在实用为王,健康至上的时代,戴上一块能准确计时、报时、语音提示,还能监测心率、血压、血糖、血氧,具有通话、微信、拍照、录音、录像等功能的智能手表,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了。手腕上还有地方、有必要加戴一块瑞士腕表吗?

前段时间,我对国酒茅台价格从去年开始一路走低的现象发表过一点感慨。我觉得现在的瑞士手表和中国的国酒茅台境遇极为相似。

首先,它们都是和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国货精品。提到高精度钟表,世人就自然会想到瑞士手表。说到高品质烈酒,世人也马上会想到中国茅台。正如中国人到瑞士会买一块瑞士手表,许多外国人到中国也想品一杯茅台。

第二,瑞士手表和中国茅台都有特定的消费群体。手腕上佩戴上百万的百达翡丽、江诗丹顿手表的不是富豪子弟,就是成功人士,最次也是个暴发户。餐桌上豪饮茅台酒的,不是大老板,就是大领导,或者是老板、领导圈子里的朋友。一个穷光蛋戴瑞士名表,八成是“顺的”。一个老百姓在家喝茅台,大概率是假的。

第三,它们之所以价格不菲,是因为消费它们的人身份和地位特殊。如果仅从它们用来计时、供人饮用的使用价值来讲,它们绝对是“物超所值”的。特别是对于不识货或把它当作普通商品看待的人来说,它们和普通钟表、白酒没有多大区别。说句很阿Q的话,戴一块华为智能手表,计时肯定比百达翡丽还准。喝一杯老村长酒,口感不一定比茅台差。

第四,当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满足虚荣回归讲究实用之后,它们身上光环就不再,不得不走下神坛了。据最新市场行情,瑞士名表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茅台酒的价格也几近腰斩。当然,瑞士手表和中国茅台毕竟是国货精品,市场只是让它们回到合理价格区间,不可能让它们跌成白菜价。

最后,瑞士名表和国酒茅台价值回归后很难再被人为炒作上去了。根本原因是全球经济低迷击碎了它们是能保值增值的理财产品的神话。击鼓传花的游戏玩不下去了。除了逐渐老去,购买能力下降的老顾客,最广大的年轻消费者群体对它们不感兴趣。现在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商品,看中的是它的使用价值和性价比。商品的质量再好,但使用价值单一,性价比畸高,也不会被消费者普遍接受的。

清代赵翼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虽然论的是诗,是文坛的普遍规律,其实又何尝不是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呢?

瑞士手表和中国茅台都是两国工匠历时数百年创造出来的国货精品。它们的质量肯定是出类拔萃的。过去它们有特定的消费群体,产品属于“不愁嫁”的皇帝女儿,在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时过境迁之后,如果它们不顺势而变,不去主动亲近年轻消费者,还想躺着数钱,离最终被消费者抛弃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