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获“终结者”坦克支援战车,普京大手笔提升前线战力,应对无人机威胁新战略浮现
10月1日,俄罗斯下塔吉尔。乌拉尔机车车辆厂把一批“终结者”坦克支援战车交给俄军。厂方说是“2025款”,在车上多加了动态防护,侧裙也做了加装。出厂就带反无人机格栅和电子战设备,不用到部队再拼。
厂里同时放出了交付视频,车一排排开出来,编号清楚。按俄方说法,这批车直接给前线部队,不是展览车。这说明生产线没停,也在按战场反馈改。
这类战车的活,就是贴身保护坦克,盯着火箭筒手和反坦克导弹小组。有人靠近坦克,它就先打。因为这个,坦克能多活几分钟,步兵也能跟上。
在乌克兰战场,这车常被用来掩护突击步兵。林带多、灌木多,30毫米速射炮打起来密、打得快。扫掉对面藏身点,前沿推进才不会老被冷枪打断。车体防护比步兵战车厚,能扛住一些碎片和小口径。
这次最大的变化,是把反无人机格栅和电子战设备变成出厂标配。前者就是铁格栅,挡上方炸弹和俯冲落物。后者是干扰盒子,专门搅信号、扰遥控。过去是连队自己焊、修理营自己接线,现在工厂做了统一方案。
动态防护和侧裙的加法,也能看出战场压力。侧向被打、上方被打,是过去两年常见情况。工程师把最容易挨打的地方先垫厚。结果是车更重了,但乘员更敢往前顶。
同一天,俄军其他型号也在前线混搭使用。旧的T-62、T-55从库房里拖出来补空位。新的T-90M、T-72B3M、BMP-3还在出厂进场。这不是两难选择,是一边补量,一边上新。同样的路数,这车也在走。
9月30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顾问凯洛格在媒体上嘲讽说,俄方装备是从博物馆翻出来的,芯片从冰箱、洗衣机里拆。话很冲,传播很快。但更像竞选季的口号,用来打气。
说回芯片。2022年,乌方和美方官员确实公开提过,在被击毁的俄制装备里找过家电芯片。这事有记录,不是空话。当时制裁刚起,零件不好买,厂商用能找到的东西去顶,是现实做法。
接着的两年,前线就开始自己想招。铁笼、网罩、干扰器,能焊就焊,能绑就绑。现在变成工厂标配,说明临时办法被固化。问题没消失,但应对比去年更齐整。
“终结者”的拿手,还是两门30毫米炮,外加并列机枪、烟幕。它不是去单挑主战坦克,而是压火力点,打楼角、打林缘。把对面打趴下,坦克和步兵才好移动。这个分工,过去几场巷战里反复出现。
它也有弱点。上方打击、俯冲投弹、侧向导弹,特别是多架无人机轮番上,它都吃亏。所以俄方才在格栅、侧裙、干扰上做文章。同样,乌军也在改无人机的镜头、信号、弹头,找新的突破口。
这次交付选在10月初,按俄军工的节奏,第四季度还会有后续批次。乌方那边,国产和外援无人机也在往前线送。两边都在车间里加班,也在前沿掰手腕。谁能把工厂里的改动,最快变成战壕里的生门,赢头一段。
在下塔吉尔的装车坪,灰色的车体一辆接一辆爬上平板,工人把棕色绑带拉紧,驾驶员探出头朝地勤竖起拇指。等到冬天第一场大雪落下,谁的改装能先挡住下一波无人机和反坦克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