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21领先美国?对比MQ-25,我们实现了隐身打击,他们只搞加油机

产品展示 2025-10-10 10:07:39 176

还记得2015年“9·3”大阅兵时,那个悄悄亮相却让军迷瞬间炸锅的无人机方队吗?而今到了2025年的阅兵,再次看到无人机方队,当时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后来公开的攻击-11嘛?

可没过多久,眼尖的网友就发现了端倪——这款编号“21”的飞行器,机翼上居然有一道明显的折痕!

这一细节太关键了,普通陆基无人机根本不需要折叠机翼,但舰载机不一样,航母和两栖舰的空间寸土寸金,能折起来才能塞得下。

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设计,暴露了它的真正身份,中国首款舰载隐身攻击无人机——攻击-21。

别看它和攻击-11长得像兄弟,其实差别不小。攻击-21的翅膀更长、角度更平,每侧升降副翼从两块升级到三块,操控更灵活。

最核心的是那套折叠机构,让它能在狭窄甲板上高效停放。更重要的是,它是全球第一款真正服役的飞翼布局舰载无人战斗机,比美国还早一步把概念变成了战斗力。

这玩意儿采用全无尾飞翼设计,雷达反射信号极小,隐身性能一流。用的是涡扇发动机,虽然跑不快,但胜在耐力强,航程估计有2000到3000公里。

它不仅能挂巡航导弹执行打击任务,还能长时间在天上巡逻侦察。因为没人,不用考虑飞行员承受极限,所以可以飞得更久、机动更强,作战半径远超传统有人舰载机。

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只要从航母起飞,整个第一岛链都在它的打击和监控范围内。持久盯梢、突然出手,样样都行。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美国。他们早在2014年就搞出了X-47B,技术惊艳全球,甚至完成了着舰测试。结果项目搁浅,原型机进了博物馆。

现在主推的MQ-25“黄貂鱼”,主打加油功能,外形还是老式大平直翼,别说隐身了,连基本空战能力都没有。

相比之下,咱们的攻击-21直接走通了“隐身+打击+舰载”三位一体的路子,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弯道超车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大个铁疙瘩,怎么从船上弹出去?答案就是——电磁弹射。以前蒸汽弹射力度“傻大黑粗”,轻飘飘的无人机一弹就散架。

但福建舰和076型两栖攻击舰用的可是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力气收放自如,重的能弹歼-15满载起飞,轻的也能温柔送无人机升空。这种“轻重通吃”的能力,才是支撑未来海战变革的关键。

说到076,这艘2024年底下水的新舰简直是个“科幻战舰”。代号“四川舰”,舷号51,满载四万多吨,比美国现役最大的两栖舰还大一圈。双舰岛、全通甲板,最关键的是——全球首次在两栖舰上装电磁弹射和阻拦索!

这不是普通的登陆舰,而是冲着“无人机航母”去的。就有专家说了,如果真能让攻击-21这类无人机从它甲板上起飞,那076就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机母舰”。

它能带三十多架飞行器,除了攻击-21这样的“空中刺客”,还有侦察无人机、直-20、Z-18这些运输和支援力量。

实现“有人指挥、无人冲锋”的协同作战模式。而且它底下还能装两艘气垫船、五十辆战车、上千名海军陆战队员,登陆、空降、制空一把抓,妥妥的“三栖全能王”。

再看福建舰,作为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已经成功测试了歼-35、歼-15和空警-600。未来一旦配上攻击-21,画面就来了。

歼-35在后方指挥,攻击-21打头阵当“忠诚僚机”,一个负责决策,一个负责突防,既降低风险,又提升打击效率。这就是未来空战的趋势——人机协同。

更厉害的是,攻击-21不是简单的遥控飞机,它背后有AI算法撑腰。能自己识别目标、判断形势、规划路线,甚至多架无人机还能编队配合发起突击。说白了,它已经不是一个飞行器,而是一个会思考的“空中智能节点”。

福建舰掌控制空,076主导两栖突击和无人机群作战,两者联手,西太平洋的格局都要重新洗牌。

过去我们总说“追赶”,但现在,在舰载无人机这条赛道上,中国海军不仅追上了,还跑到了前面。

攻击-21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中国军工厚积薄发的结果。舰载无人机的时代,可能真的要来了——而这一次,领跑的,是我们。#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