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山姆续杯大妈拿大瓶,工作人员劝阻,网友热议规则
那天刷手机,视频里一幕让人忍不住“啊这”了一下:武汉某山姆会员商店的饮料续杯处,有位大妈拿着个巨大饮料瓶,光明正大地“二次灌装”,操作老熟练了
现场还有工作人员试图劝劝止止,结果压根儿没啥效果,看起来劝导就像小猫挠老虎,收到了“我自有我的道理”式的无视
网友嘛,当然不会错过这么精彩一幕,“这操作是不是把羊薅秃了?”“这再这么薅下去,山姆得关掉免费续杯功能吧?”
一时之间,弹幕、评论各种爆炸,有人笑,有人气,还有人直叹社会百态真是无奇不有
说到这,咱不禁得琢磨一下,这事到底凭啥能火?说起来,按规则,会员买了饮品,人家确实可以当天随便续杯
但你大桶大桶地搞,看起来就跟“买一送九桶”似的,多少有点不太厚道吧?说白了,这其实是规则和人性博弴的小型实况转播
商家本来是想着,让顾客多一点幸福感,毕竟对会员好嘛,结果遇上“规则利用师”,就变成谁薅谁谁掉毛的场景秀了
不过,你真说这大妈有啥法律问题,好像也未必,人家只是把商家给的权利“最大化”了
但最大化到哪算个头?是每人一瓶?一只桶?一个浴缸?可规则没列出来,也没写“只能续杯180ml”,那就是空子呗,人人见缝插针
工作人员也没闲着,能说的全说了,现场劝阻,保护别的会员体验,大致意思也就是“不能影响别人吧?大家都得喝啊”
但咱说句实话,真碰上脸皮厚点的,单靠劝,没用
你要说治本,还得回到服务设计
咖啡机前永远演着争夺自由续杯的拉锯战,商家这烧脑题目年年有新解法
既然没人限定续杯次数、容器大小、操作细节,就势必有人闪现“灵魂操作”
你现场看可能觉得“没素质”,但仔细一琢磨,这种行为其实是利益博弴下的小聪明
它既合规,又不合情,夹在中间,滋味说不明
跟微信公众号上动辄看到的“薅羊毛教程”类似
以前超市开业发鸡蛋,大妈大婶排队连夜蹲守,杀进门美其名曰“为家庭省钱”,那规模感和今天几乎如出一辙
唯一不同是,昨天是抢鸡蛋,今天是续饮料,明天还不知道啥能薅出新花样
说来尴尬,山姆是打着“会员制精致生活”有关,走大路货超的另一路
开会员卡,餐厅自助,续杯免费,这一套都让不少消费升级党买了单
但吧,规则一宽松,限制一模糊,有的人心里就装着算盘,“这点损失,你承担的起吗?”这样奇怪的心理总浮现出来
你说值不值?一个哪怕再大的饮料瓶,续杯喝下去能值出幸福感吗?还是只是那种“便宜不占白不占”的爽感?
其实从某种角度,这种行为折射出社会共性——大家都想“占点小便宜”,只是方式和场合不同
有人抢超市促销,有人会在共享单车上蹭网,有人煮茶叶省锅底水,谁都想以最小成本换最大回报
不过玩笑是玩笑,现实里真的要深挖下去:“大妈薅续杯羊毛”造成多大损失?是不是对别人也公平?
这属于典型公地悲剧,你拿大瓶我拿大桶,下一个是不是就提自来水壶来?规则如果没人遵守,集体福利迟早要关门大吉,大家都是输家
网上有调侃:“这个操作请大妈别去自助火锅店,怕你打包走锅底元气”
看起来玩笑,但隐藏着社会心理焦虑
咱们的福利、信任、自由,动不动就会被“聪明人”驱使到崩溃边缘
有句话叫“制度比善意更重要”,放在这里糙理成分拉满
其实山姆工作人员倒也不容易,面对“过渡续杯”的高能会员,嘴巴都快磨破了,态度还得一贯和气
毕竟你不能上手硬抢,也不能立马封号,只能靠说服力“希望施法成功”
有的顾客看到会觉得尴尬,有的人甚至会直接跟进“榜样作用”,你不薅,我也能薅,逐渐演变成全员竞技续杯赛,最后只剩下饮料机吐槽人类
细想想,这和公交地铁争抢座,景区推搡队伍,甚至团购薅最后一单,背后都是“一人自私,多人受损”套路
每个看似微小的自私叠加起来,就是成吨的管理难题
“防不胜防”是工作人员口头禅,规则不细,怎么防都不完整
很多网友担心,照这么下去,山姆指不定哪天真全部取缔续杯
到时候,就是有素质的用户一起“陪葬”
有些人喊冤枉:“为啥别人违规,我的权益也被收回?”这话一点毛病没有,现实就是一锅粥,少数拖后腿,大家跟着吃亏
一旦大家习惯性走偏门,最后只能盼着新规层出不穷,再硬核都架不住集体薅
那是不是没药可救了?其实也不是
世上没有完美规则,也没有真正的“无缝道德”
商家其实早有备案了,贴标签、凭票、限定杯型、摄像头盯着,哪一步都是应变之举
用户层面上,其实不是谁都那么贪心,大部分人正常喝喝,心理舒坦,更愿意在良性氛围中消费
你说要怎么破?着实得两头管,商家规范细则、员工话术再磨几遍,连大妈都习惯的“续杯规则”重新排版,最好还能有点人情味,别让顾客觉得全是冷冰冰的管理
再回头看这事儿,其实和咱中国人“抠门经济学”有点像
不浪费、爱占便宜,哪怕三分钱的便宜也能折腾出仪式感
但这丝毫不影响一部分人继续追求讲究、规矩、体面,谁愿意被贴标签“占便宜大妈”呢?
社交网络里调侃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点自嘲
“咱上次是不是也多续了半杯?”“不过没胆子拿大瓶就是了”这样的小心理遍地开花,都心照不宣地笑过自己
只不过,有的人愿意坚守底线,有的人能拽回点自律,有的人干脆放飞
最后,市场会演化出新规矩,个体也会自我矫正,整套社会生态始终都是你来我往,谁也没办法高高在上说句:“我是规则免疫者”
你今天薅了饮料,明天可能就被别人“薅”别的地方,每个人都在轮流做着游戏玩家也是规则制定者
谁不想当赢家?可赢家终究稀少,更多时候只能笑着摇头:算了,大家都懂了,不说破罢了
这一场武汉山姆续杯风波,说是大事不算,说是小事也不小
它关乎的是社会运行的细枝末节、人性深处的小算盘与点滴良善
如果说规则值得完善,人心值得反观,那这次热议,算是在饮料机前给大家都上了一课——别让自己的小聪明,拉低了所有人的“幸福感”门槛,也别让“免费福利”成为众人心中的笑话
你觉得山姆该怎么改“续杯规则”?有没有什么妙招能平衡福利和秩序?评论区里一起来整活吧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