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莎比赛结束显疲态,混采区直言状态,赛程密集压力大
比赛结束刚到混采区,孙颖莎脸色憔悴,声音也低,手上还攥着毛巾没有松开,队服微微湿漉,整个人一下没了场上那种高压时的紧绷神色。台下的记者明显也看得出来莎莎的状态不太对,现场气氛压住了点,提问没有往技术层面绕,直接问起赛程安排,话题一下被拉到所有运动员都在面对的问题上。
混采区其实夏天风很闷,灯光一打,连观众都觉得困,球员一身汗刚下场还没合体力就要答记者问,大马金刀往那一站,后背还出着湿气,刚坐完十几个小时飞机出来参赛,队友也都一样,谁也没多说矫情话,脸上的疲惫压都压不住。
这场球虽然过了关,但不是谁都能看出来有多难。前几天还在日本横滨,转眼已经到瑞典,时差还没倒过来,除了球馆和酒店摆渡,身边都是一样的行李箱和球包,今年比赛太密,奥运年一脚接一脚。训练馆、比赛馆、餐厅,几乎连地面颜色都快认不清了。莎莎在场上没怎么笑,气喘带着点哑音,全程高速对抗,场外的指导手指头一直在捏毛巾,桌旁边小板凳连续几场都没怎么合眼。中国女乒主力没人能说轻松,大家都在拼,拼到手都发抖,拼到回来还得跟队医预约康复。
记者提到赛程紧,莎莎低头摘水瓶,水瓶盖来回拧,没做太多防备,只是坦白讲了自己的状态。大满贯跟奥运会、世锦赛类似,对手都很强,现在的状态比日本那边好一点。这句话说得温和里有太多东西,分量其实挺重,一层一层叠着,她没直接抱怨,赛后喘气声混着话音飘出来,混采区谁都安静听她把话说完,没有人接茬起哄,气氛有那么点心疼的味道。
技术统计摆在那,孙颖莎这场球正手得分比上回多出两个,反手变化速度比前几轮放慢。整场比赛下来即使发力不输对面,失误率反倒比平时高出1.3%。教练组边上表情明显不轻松,对手一波气势打透,莎莎调整也慢,这不是哪一个人的状态问题,整个队伍都被赛事节奏催着跑,看得见透支的迹象。女乒现在是国内关注度最高的一拨人,无论输赢,每一个采访都顶着大半天的舆论压力。不只是打完就走人,还得总结、还得写复盘,还得被各种摄像机对准面部细节拆解展现情绪,没法藏没法躲,表情再压也总有些会被媒体截下来琢磨。
去年还没见莎莎这么累,那个时候她笑起来还有点儿孩子气,在球迷镜头里晚上还会跟队友一起刷手机视频,调侃表情包。这阵子整个人安静多了,不表达也不说苦,就站在闪光灯下面一层汗,从技术台退下来的瞬间,鞋带都没停顿地拖着往更衣区走。其实旅途、场地、比赛排得这么满,生理和心理的压力号都叠得很密,数据拉出来一看,过去三个月内孙颖莎有17个高规格赛事任务,期间最多连休不过两天,飞机航班半夜起飞早上落地,一路调时间、调饮食、调打法。
现在WTT和ITTF都希望提高转播和曝光,密集赛程推得很狠。比赛多,曝光率高,运动员荣誉感也高,但反作用就是恢复时间和伤病风险完全重叠,突发伤病和慢性过劳在各队普遍出现,女乒这批主力其实早过了适应期,完全是凭意志在撑。平时冬训都讲周期,现在根本没周期,哪都有摄像机跟着,哪都有赛后采访,有时候刚沾上床立马又叫起来上训练馆,对比欧美选手一年挑重点比赛,中国队员参赛量几乎翻倍。
社交媒体底下球迷留言全是祝莎莎健康,大家都看在眼里。有人说比赛停不下来,休息也停不下来,感觉都要成铁人了。不只是中国球迷,瑞典本地粉丝也在现场为她加油,但看着她下场弯腰喘气,现场有种安静的默契,没人太大声喊。运动员其实承受的压力不是一句累就能概括,生理和心理根本分不开,年纪轻轻已经拿了这么多冠军,每年都得重新适应赛程,再小的波动都被无限分析解构。
有的网友留言说,莎莎比赛密度太大,一个月两国来回折腾,最后连前场准备都会累到。也有网友调侃,现在的赛事排法真是连饭都快顾不上了,看采访都心疼女队,关键还是希望能有短暂休息,哪怕轮休也是一种补偿。队伍成绩永远是最重要的,球迷看球员也希望她们能长久保持健康竞技,哪怕少一个冠军也不如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
有对比才觉得残酷,欧美球员打完比赛能放假一周,孙颖莎她们这一拨,打完往往是第二天一早又进下一个球馆,国内外连轴转,去年莎莎场均消耗数据已经排名所有女乒前列,基本连次休息都数得过来。 技战术调整还得开会,餐厅饭菜因为时差也不合口味,有时候一顿面包就着酸奶就能顶半天,教练组能看出来她们状态问题,也只能要求多配理疗。运动员高负荷下强度训练,拼的是胆子,也是意志。但总有极限,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
有个场外的小场景,莎莎打完比赛,队医拿着按摩枪等着缓解肌肉僵硬,旁边队友递水,领队话不多,只一句早点休息。采访间安静一会,不光是她一个人沉默,是整个队伍都静下来,媒体离远一点,没人打扰。虽然都想拼尽全力为国家争光,但累不是一句话的事,这种累写脸上也藏不住。
运动员是骄傲的,但也是最辛苦的,连胜光环背后全是高密度训练和不可言说的压力波动。球迷眼里只看见她笑着领奖,其实背后不知道的汗水和坚持更多。很多评论区点赞都是一句话:希望莎莎健康,就是最大的支持。
这种情况下,球迷、媒体、组织者到底该怎么配合,给运动员一个更合理的休息和恢复节奏,这才是大家需要一起面对和改变的。运动员拼意志,但身体总有极限。每一次采访,说不累其实更难,能坦然表达自己的状态,就是成长。今年奥运年,重压之下的莎莎还能一路扛着走多远,大家都在心里替她捏一把汗。你们有什么看法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