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手下将帅分三档!第一档有多强?吊打初唐无敌手!

意昂体育介绍 2025-07-10 15:30:26 96

一提到唐朝初年,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一幅波澜壮阔的英雄画卷。

李世民这位皇帝,在军事上的成就确实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可以说大唐江山,绝大部分都是他亲手打下来的。

但一个好汉三个帮,他之所以能这么厉害,离不开手下那群猛将谋臣。

这群人里,有勇猛无匹的,有计谋超群的,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于是就有人好奇了,如果非要给这帮开国功臣的军事能力排个座次,到底谁能排在最顶尖的第一档呢?

这事儿聊起来还真挺有意思,因为我们平时从评书、电视剧里了解到的形象,和真实历史上的他们,可能差别还挺大的。

咱们今天就试着抛开那些演义小说的滤镜,用实打实的战绩,来给这帮大唐的战将们分分类,看看金字塔尖上的那几位,到底有多神。

首先,咱们得说说排在后面一些的将领。

把他们放在第三档,绝对不是说他们不行,能在大唐开国史上留下一笔的,没有一个是庸才。

只不过,他们的功劳和名气,更多体现在一些特定的事件上,而不是作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在战场上开疆拓土。

这里面最典型的一个人物,可能很多人都没怎么听说过,叫常何。

要论带兵打仗,他在人才济济的秦王府里确实不起眼。

但他干成了一件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事,那就是在“玄武门之变”里当了最关键的内应。

玄武门是皇宫的北大门,防守森严,李世民想发动政变,最难的一步就是怎么把自己的亲信部队悄无声息地带进去。

这事,就是常何给办成的。

他当时正好是玄武门的守将,被李世民提前策反了。

政变当天,他不仅打开了门,还稳住了宫城的禁军,让李世民的伏兵顺利就位。

可以说,要是没有常何这个“自己人”,李世民的计划能不能成功,真的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光凭这一件功劳,就足以让他在历史上占据一个特殊的位置,虽然战功平平,但贡献是决定性的。

还有一位叫李君羡的将军,他的出名方式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了。

他的战功不算特别突出,但他死得很有“名气”。

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个预言,说“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李世民听了心里就犯嘀咕,整天琢磨谁是这个“武王”。

有一次在宫里吃饭,大家玩酒令,李君羡自报小名叫“五娘子”。

李世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你一个大男人叫“五娘子”,官职里带个“武”字(左武卫将军),爵位里带个“武”字(武连县公),老家还是“武”安人。

这么多“武”凑在一起,这不就是行走的预言吗?

尽管这完全是巧合,但皇帝的猜忌心一旦起来,那就不得了了。

最后,李世民找了个借口,就把李君羡给处死了。

李君羡用自己的性命告诉后人,有时候功劳大小不重要,生不逢时、名字没起好可能更要命。

往上一个档次,就到了第二档。

这一档的将军们,个个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士,是李世民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尖刀。

他们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平定天下,战功赫赫,威名远扬。

我们熟悉的“门神”组合,秦琼和尉迟恭,就是这个级别的代表人物。

在评书演义里,这二位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

真实历史上虽然没那么夸张,但也绝对是战场上“万人敌”级别的猛将。

李世民手下最精锐的“玄甲军”,就是他们带着。

每当战事胶着,或者对方有哪个厉害的将领出来叫阵,李世民就派他们俩上,基本一上一个准,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是家常便饭。

在平定王世充、窦建德这些割据势力的统一战争中,他们是冲在最前面的王牌。

尤其在玄武门之变里,尉迟恭一箭射死李元吉,救了李世民的命,后来又带兵“保护”着李渊,逼他交出兵权,可以说是政变的第一功臣。

但是,为什么他们只能排在第二档呢?

因为他们的能力,更多体现在“将才”,而不是“帅才”。

也就是说,他们是顶级的战术执行者,但不是能够运筹帷幄、统领全局的战略家。

玄武门之变后,秦琼因为常年征战,身体垮了,基本就在养病。

尉迟恭则是因为性格太直,居功自傲,在朝堂上跟同僚都快打起来了,李世民为了朝廷安稳,只好让他提前“退休”。

他们都没有机会在后来大唐对外开疆拓土的大规模战争中,独立指挥一支大军,证明自己的统帅能力。

和他们情况类似的,还有程咬金和后期的薛仁贵。

请大家一定忘掉评书里那个只会三板斧的搞笑角色,历史上的程咬金出身世家,武艺高强,更厉害的是他的政治头脑,经历了好几代皇帝都屹立不倒,最后得以善终,这在当时是极大的智慧。

但是,唐高宗时期让他当总司令去打西突厥,结果指挥得一塌糊涂,无功而返。

这就证明了,他是个优秀的将领和政治家,但离顶级统帅还有距离。

薛仁贵也是一样,他作为先锋,创造了“三箭定天山”的传奇,勇猛无人能及。

可一旦让他当总司令,指挥“大非川之战”,就因为一个决策失误,导致十万唐军精锐全军覆没,让国家元气大伤。

这些例子都清楚地说明了,一个能打的猛将,和一个能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那么,到底谁才能算是真正的第一档,是那种“灭国级”的战神呢?

能进入这个级别的,必须是“帅才”,他们的功劳簿,是以“灭掉一个国家”、“平定一个地区”为单位来计算的。

在整个初唐,能稳稳站住这个位置的,主要有三位。

第一位,李靖。

这位是毫无争议的“大唐军神”,军事能力在当时就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他打仗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快。

快到让敌人根本反应不过来。

当年他只带了三千精锐骑兵,就敢在冰天雪地里搞长途奔袭,直接端了东突厥的老巢,一战就灭掉了这个常年威胁中原的强大汗国。

后来他都六十多岁了,还能挂帅出征,翻越高原,把吐谷浑给平了。

李靖不仅自己能打,还写了兵法,把自己的军事思想传给后人。

他的一生,几乎没有败绩,出手就是王炸,把他排在第一档的首位,是所有人都服气的。

第二位,李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徐茂公。

如果说李靖是李世民时期的军界第一人,那李绩就是后来唐高宗时期的擎天一柱。

他这个人非常稳,眼光毒辣,很早就看准了李唐是天命所归。

他的战绩同样辉煌得吓人。

他曾经在漠北,用几千唐军就打垮了十几万的薛延陀大军,打出了一个超越教科书的经典战例。

更厉害的是,他完成了隋炀帝和李世民两代雄主都没能完成的伟业——彻底攻灭了高句丽。

这个在东北亚盘踞了近七百年的强国,最终是在李绩的指挥下灰飞烟灭。

李绩一生出将入相,善始善终,是文武双全的国之栋梁。

第三位,苏定方。

这位将军可以说是被评书演义黑得最惨的一个。

在小说里,他是个阴险狡诈的大反派。

但真实历史上的苏定方,是一位战功足以和李靖、李绩并驾齐驱的顶级统帅。

他的功绩单子拉出来,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向西,他一战灭掉了西突厥,把大唐的疆域一直推到了中亚;向东,他跨过大海,平定了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

他一生“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这种战绩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凤毛麟角。

更难能可贵的是,苏定方人品非常好,军纪严明,打了胜仗,别的将领都在抢战利品,他却分文不取,还下令救济当地百姓。

这样一位功勋卓著、品德高尚的英雄,却被后来的小说家们抹黑了上千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他最后以七十六岁的高龄,病逝在戍守边疆、抵御吐蕃的前线上,真正做到了为国尽忠,马革裹尸。

所以,当我们回望那段群星闪耀的历史时就会发现,李靖、李绩、苏定方这三位,才是真正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战略家。

他们不仅仅是能打赢一场战斗的将军,更是能够策划并赢得一场场灭国之战的统帅,他们的每一次出征,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亚洲的地图和历史的走向。

他们,才是李世民麾下,真正能够横扫天下的第一档神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