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人劝不要当炮灰,菲律宾军方勃然大怒,扬言不会被美国支配

新闻动态 2025-07-26 20:00:19 119

被外人说成是“棋子”是一回事,但如果连自家的退役将军都站出来,劝你不要去当“炮灰”,那场面就相当尴尬了。最近的菲律宾,就正在上演这么一出大戏。而这场戏的导火索,是一笔看起来很划算的军火买卖。

事情的起因是菲律宾最终决定放弃购买美国昂贵的F-16V战斗机,转而向韩国增购12架FA-50。这笔交易,与其说是精打细算,不如说是在向外界,尤其是向它的盟友美国,传递一个复杂且矛盾的信号。

我们先算一笔账。美国批准向菲律宾出售的20架F-16V,总价高达50亿美元。而菲律宾一整年的国防预算,撑死了也就这么多。这意味着,如果真要买,菲律宾国防部得关门一年,所有开销都砸在这笔军购上,这显然不现实。

所以,当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在6月初宣布,与韩国签了7亿美元的合同,增购12架FA-50战斗机时,没人感到意外。这笔钱,菲律宾还掏得起。FA-50虽然性能上与F-16V有差距,但至少解决了有无的问题,而且预计2030年前就能到货。

但钱只是故事的一半,另一半关乎“面子”和“骨气”。就在不久前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特奥多罗一番话讲得很有意思。他公开表示,菲律宾作为美国的盟友,不代表它没有战略自主性,它不是谁的“棋子”。他还特意提醒,别老是夸大“中国军事威胁”,这很容易让人觉得菲律宾是在被大国当枪使。

这番话表面上四平八稳,但听在盟友美国的耳朵里,滋味恐怕就不同了。美国一直希望菲律宾能多掏钱买美式装备,却对其希望获得军事援助的诉求不怎么上心。菲律宾这番“又买便宜货又喊话”的操作,多少有点无声抗议的意思:想让我办事,总得给点实在好处吧。

正当马科斯政府在外交上努力找平衡点时,国内一位退役将军的“炮”直接轰向了总统府。菲律宾退役空军少将罗密欧·波基斯最近的公开发言,比任何外部批评都来得尖锐。

波基斯几乎是扯着嗓子在警告,菲律宾正在变成“另一个乌克兰”,正在沦为美国的“棋子”和“炮灰”。他认为,这个国家现在需要的不是敲锣打鼓的战争贩子,而是有脑子、有远见的政治家。

他还毫不留情地揭开了旧伤疤,说2016年那个让一些菲律宾人引以为傲的“南海仲裁”,根本就是一张“废纸”。那玩意儿不仅没给菲律宾带来一分钱好处,反而刺激中国彻底强化了在南海的军事存在,顺带把中菲关系和菲律宾的经济都搞得一团糟。

这番话直接让菲律宾军方高层跳了起来,发言人怒斥波基斯的言论是“失败主义”和“误导民众”,强调菲律宾是主权国家,不受任何人支配。但这种气急败坏的反应,反而让很多人觉得,这是被说中了痛处。越是激动地否认,越显得心虚。

口头上的强硬,掩盖不了行动上的“亲密”。马科斯政府一边说不当棋子,一边却在南海问题上紧跟美国步伐,甚至在台湾这个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上说三道四,这已经不是在试探,而是在中国的红线上跳舞了。

更让局势升温的是,菲律宾正在把美军大规模地“请”回自己家。不仅新增了多个美军可以使用的基地,还允许美国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这类攻击性武器。这些武器的射程,足以覆盖中国沿海部分地区和南海。

这意味着,一旦台海爆发冲突,这些在菲律宾的美军基地,几乎百分之百会成为解放军远程打击的优先目标。到那个时候,战火烧到菲律宾本土,绝不是危言耸听。

历史的教训很清楚,无论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还是今天的俄乌冲突,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大国都绝对无法容忍别人在家门口架起大炮。就在6月4日,菲律宾军方自己也拍到了,中国的054A型护卫舰和海警船就在中业岛附近活动,这是北京在用最直接的方式提醒马尼拉:做事之前,最好想清楚后果。

现在的菲律宾,处境极其微妙。它想在经济现实、盟友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夹缝中,走出一条所谓的“自主”之路。它试图用军购合同的金额来讨价还价,用外交辞令来塑造形象。

但现实是,当它向美国开放越来越多的军事基地时,它的战略风险也在几何级数地增加。退役将军波基斯的“炮灰论”,与其说是悲观预测,不如说是对当前国家路线的一种清醒认知。如果马尼拉继续这种在“自主”和“依附”之间摇摆不定的危险游戏,那么它离真正的炮灰,可能就真的不远了。